專題個案研討-情緒困擾


前言:
“是什樣的心情讓我們想要這樣的課程?又是什麼樣的情況下參與這樣的課程?每個人都懷有自己的期待來參與,而當課程結束後,是否同樣也能符合每個人的期望?有人如同大夢初醒?有人欣喜所獲?是否也有人期待落空,大失所望?我們必須去表達,別人才會知道我們的這些想法感覺。 ” 而在這樣的心情變化過程裡,我們已在情緒的路程中………
這次的研討課程共分四部分的討論,一.對情緒的認識。二.讀書心得分享。三電影賞析。四.實作-情緒日記。以下就這四部分逐一做報告如下:

綱要:
一.對情緒的認識
 情緒的定義
 情緒的特性
 情緒的功能
 情緒日記-心情的雕塑
二.讀書心得分享-如何好好生氣
 憤怒引發
 早期學習經驗
 不良憤怒模式
 自我欺騙防衛機轉
 行為鏈/憤怒循環
 憤怒的好處/壞處
 管理憤怒
 憤怒不傷人
 感受想法行為
 憤怒復發/復發預防
 改變憤怒因應技巧
 憤怒與自尊
三.電影賞析-油炸綠蕃茄
 艾芙琳如何處理情緒,如何和先生相處?
 艾姬及露思對情緒如何處理?
 本片所帶來的感受?
 你的情緒處理方式?
 對你而言那些情緒管理方法對你受益良好?
四.實作-情緒日記
 情緒日記的運用
 透過每日情緒的記錄,藉由團體的討論和心得分享
五.結語
六.參考文獻

一.對情緒的認識
(一)情緒的定義:每個人對外在刺激(行為)所做解讀(想法)而產生心理及生理的(感受)反應。

(二)情緒的特性:情緒具備以下幾種特性
好壞:情緒無好壞之區分。
準則:情緒之產生無一定的標準或規則。
對錯:情緒之產生無關對錯。
隨時存在:隨時隨地情緒因應狀況而產生。
因人而異:每個人對外在刺激所產生的解讀造成的生心理反應各不同,更因個人價值觀及經驗的不同而有差異。
主觀:情緒是個人主觀認定。
(三)情緒的功能:
訊息傳遞功能:例如當外在環境發生火災時,傳達出害怕的感覺,而產生逃生的行為。
防衛功能:因為害怕,逃生行為,避免受到傷害。
行動力:因為害怕,產生逃生的行動。
(四)情緒日記-心情的雕塑
記錄每日的心情,了解自己每日的情緒狀態和逐日的變化加以改善。
二.讀書心得分享-如何好好生氣
此本書區分3個部分做說明,一是描述憤怒的引發,分別在第2、5、6、8章節中提到,憤怒是經由早期經驗學習而來,對於不良的憤怒模式,會不斷的重覆出現,變成一種惡性的循環。憤怒的產生,是一種心理的防衛機轉,為了逃避處理痛苦的感覺和做自我的保護。
其次,第3章提到憤怒的好處和壞處,讓我們更清楚明白,運用得當,憤怒便能發揮正向功能。
  最後提到管理憤怒的方法與技巧,在1、4、7、9、10章節各別敘述,如何運用因應技巧,追蹤引發憤怒的感受、想法和行為,透過復發預防讓自己雖憤怒卻不傷人,而做到自在、管理憤怒的目的。
  在了解整本書的精要後,再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做連結,實做運用,透過書中提到的「憤怒情緒記事表」、「情境察覺」、的工具和方法,落實生活中,經過團體討論,修正後再運用執行,重覆的修正執行過程,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實際經驗和書本理論做結合,當我們重新再詮釋這本書時,它已經被重寫成一本『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書。』
三.電影賞析-油炸綠蕃茄
艾芙琳如何處理情緒,如何和先生相處?
 改變前:
信念:不能生氣
行為:忍耐,不斷用吃來抑制憤怒,上無效的成長課程,和丈夫各過各的生活。
 改變後:
外表變漂亮有自信,去除吃的習慣,用撞車6次表達情緒,敲開牆璧詮釋自己想要自由空氣,而後補牆傳達找到需求,進而開公司找出生活的重心。並不再討好先生。
艾姬及露思對情緒如何處理?
改變前對情緒的行為表達模式:
 艾姬坦白、男性化、直接、強烈、孤立、我行我素、 叛逆、反抗、不隱藏、自我意識、真我表現、不受社會規範。露思內斂,壓抑、淑女、傳統尊從禮教。
改變後:
 露思突破艾姬心房,同理包容艾姬的行為,陪同艾姬做相同的事,在火車上一起丟食物給窮困的人,而在跳火車的行為中表達出對艾姬的接納,在慶生會上喝酒開放自己,跳脫禮教的約束,在互動過程中取得彼此的友誼和信任。
本片所帶來的感受?
 由故事中人物講故事的方式表達,2個故事的主人翁,透過不同情緒的表達,互相的牽動、互補、互羨,在互動過程中彼此了解,欣賞別人也欣賞自己。
劇中艾芙琳的一句話更是深值人心: 『有人拿鏡子給我看自己,我不喜歡鏡中的自己,怎麼辦?--我改變自己。』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因為環境和他人的因素而產生不愉快的情緒,進而要求別人改變並責怪其令我們生氣。然而別人也許可以讓我們生氣,但是要不要生氣卻是由自己決定的,責無旁貸的我們是否更應『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現實生活裡每個人在不同時候,有不同的個性表達,不同的面相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喜歡自己、接納自己、同時也接納別人。
你的情緒處理方式?
 想想你是艾姬?露思?艾芙琳?還是三者都有,是艾姬多一點?還是露思和艾芙琳比例高?什麼狀態下你是艾姬?什麼時候又變成後者?再一次想想看,你想成為怎麼樣的「自己」?
對你而言那些情緒管理方法對你受益良好?
 有人言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就如刀叉與筷子,
西方文化:『刀叉文化,精緻文化,問題分析。』
東方文化:『筷子文化,筷吃全桌,看得到、做不到,含糊未深思。』當我們在運用筷子文化時,當欣賞接受,享受它帶來的好處,並非其不好,而是我們自己沒有好好落實執行。
以下2個故事,也許能引發自己對情緒管理方法的運用:
故事一:有一條蛇會咬人,並居住於廟中,造成大家都不敢到廟裡,於是有人說服蛇不再咬人,當蛇不再咬人時,卻常被小孩子弄傷。
啟示:蛇不傷人,不代表不保護自己。
要經過多少次的練習才能從負向思考轉為正向思考?
要歷經多少的挫折才能做好情緒管理?
四.實作-情緒日記
情緒日記的運用
記錄發生的事件,並將當時的思考區分正負兩方面,而產生的雙面情緒,鎖定某一困擾情緒做焦點,例如憤怒,設定一段時間後,了解那些事件是產生憤怒的因素,記錄憤怒的強度,對此單一情緒此段時間的情緒,畫出情緒變化曲線圖(x軸為強度設定,y軸為事件記錄)。
在情緒產生的同時,並察覺每次憤怒產生的頻率(次/時間)和持續時間(時間/次)。從生氣、壓抑、宣洩、到可控制不生氣、真正不再生氣的善性循環練習,一直到能自主管理憤怒情緒。再轉換另一情緒的善性循環練習,透過對不同情緒的逐一練習,達到情緒管理的目的。
透過每日情緒的記錄,藉由團體的討論和心得分享:
察覺自己常為那些事情生氣,了解原因,再做控制。
察覺自己期待被體諒的心情,了解他人不體諒的理由,並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做進一步的溝通。
察覺自己情緒對家人的影響
了解自己的情緒地雷,知道如何處理,讓情緒安然度過。
學習如何由負向轉到正面的思考。
情緒的記錄,非僅低朝情緒,亦包含正向情緒。
知道自己的生氣原因,在想法上做調整。
討論過程中,此時此刻的情緒產生和面對。
討論過程中藉由別人的務實而有不同的情緒記錄運用。
扮演觀察者的角色,等待的學習,察覺自己擁有的主動性,落實情緒記錄的執行。
 
五.結語
在整個的討論過程中,多數偏向探討負向情緒,用不同角度來思考,也可記錄快樂的事,然而快樂也有非理性,記錄察覺強度?相信度?合理化是否有自我安慰、逃避現實的想法?
在我們學習情緒探討中,如何將我們所學運用在輔導上?而當我們面對個案的「情緒勒索」時,又將如何協助個案?透過覺察輪對自我與個案做分析探討,當有助輔導之成效。
對於「情緒勒索」及覺察輪的了解,當可在課後繼續尋找有關書籍資料,做更深入的了解。
 
參考文獻
書名- 如何好好生氣 (張老師出版社)
電影- 油炸綠蕃茄
附圖:覺察輪 (出處?)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