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在舒適區邊緣遊走





距離太遠的,反而難以掌握


面對需要努力的事情,我們必須遊走在舒適區邊緣;那麼,面對那些不需要努力,甚至是享受的事物時,我們又該如何呢?比如突然有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我想很多人肯定希望時間和金錢越多越好,不過我勸你一定要更加謹慎。


為何我會這樣說呢?因為距離我們太遠的事物,我們通常無法把握,無論它們是令人痛苦還是令人享受的。


二○一九年暑假,一位年輕老師向我提問時說到:「別人羨慕我有寒暑假,但我一點也不喜歡,因為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掌控這些大量的空餘時間。不僅一個計畫都沒實現,連作息時間也亂成一團。我面對這樣的長假,根本一點自制力都沒有。」


很多學生也經常留言給我,說上了大學後,一下子沒有了高中考前的那種緊張感,雖然剛開學的時候還算自律,但到了學期中就開始變得懶散,宅在寢室打遊戲、滑臉書,無法專心學習,尤其是獨處、時間由自己支配的時候,總是不自覺會選擇最舒適的娛樂活動。這其實就是自由時間超出了自己的掌控——他們失控了。


千萬不要認為沒有管束的生活很美好,一旦進入完全自由的時間,雖然剛開始會很舒服,但我們很快就會迷失在眾多選項中——做這個也行,做那個也行。「做選擇」是一件極為耗能的事情,如果沒有與之匹配的清醒和定力,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會被強大的天性所支配,去選擇輕鬆的娛樂消遣。在有約束的環境下我們反而效率更高,生活更充實。


至於突然獲得巨額財富這種事,大多數人應該都很難有這樣的幸運,不過我們可以看看別人的經歷。二○○二年,英國男子麥克.卡羅爾中了九百七十萬英鎊樂透獎金,一夜之間從垃圾工成為超級富翁。他開始買豪宅、買名車、吸毒、賭博,七年後,龐大財富被揮霍一空,妻子離他而去,他不得不重做苦力,靠救濟金生活;二○○六年,英國女子溫蒂.格雷厄姆中了一百萬英鎊的獎金,結果她在一年內花光所有錢,淪為窮光蛋。據統計,在美國,每年彩票中獎者的破產率高達七五%。我們一定要以此為戒,保持清醒,認真審視自己控制欲望的能力,不要讓悲劇發生。


理想的狀態是,持續獲取與自己當前能力相匹配的財富或自由。這一點,做父母的應該有所啟示:我們要關注孩子當前對自由、財富的掌控程度,在適當的時候適當放權或鼓勵,這樣才是真正明智的父母。那些溺愛孩子的父母,往往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給他們很大的決策權,讓他們自己決定吃什麼、玩什麼、做什麼,但孩子根本沒有相對應的掌控能力,最後變成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的人,造成這些後果的原因,正是我們缺少對匹配這個概念的認識。


人們常說基本概念、基本規律,那到底什麼是「基本」呢?我認為,能解釋的現象越多,這個概念就越基本。也就是說,當你掌握匹配原則後,就可以自己解釋其他事情了,比如有人問你:「練習寫作是每天,還是每週好?」你可以這樣回答:「不管哪種方式,關鍵是你有沒有讓自己處在舒適區的邊緣進行練習。如果『輸出的東西』都是在舒適區隨便寫寫的,那寫再多也沒用。」這樣的回答既能給出開放的答案,又能抓住問題的本質。


從這個基本概念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不管做什麼,不管當前做得如何,只要讓自己處在舒適區的邊緣持續練習,你的舒適區就會不斷擴大,拉鋸區也會不斷擴展,原先的困難區便會慢慢變成拉鋸區,甚至是舒適區,所以成長是必然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肯定:速成是不可能的。因為能力圈只能一點一點慢慢擴大,只要我們遵循匹配規律,不斷在舒適區邊緣拓展自己,願意和時間做朋友,那麼我們註定可以持續成長,重塑自己。





一切為了匹配


前文所提到「刻意練習」的四個要素,看上去各自獨立,實際上環環相扣、互連互通,而且最終都指向匹配。


先說第一個要素「目標」,它能幫我們解決行動力中的大問題。比如,我們每次行動遇到困難時都會一籌莫展,但只要子細想想就能發現,不論你遇到的是什麼問題,其根源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這個問題太大、太模糊。


所以,只要拆解目標——把大目標拆分為小目標,任務就會立即從困難區轉移到拉鋸區,這樣你就願意行動了。不信的話,你可以觀察一下,幾乎所有的行動達人都是拆解任務的高手。


掌握這個原理,我們就能推演出從舒適區到拉鋸區的策略:提煉目標。在舒適區內行動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動腦筋的重複,這種狀態下,人們憑習慣和感覺做事,沒有特別需要關注的東西,所以學習的時候分心走神,跑步的時候分心走神,睡覺的時候也分心走神,不論做什麼事都不會有太大的長進。


在拉鋸區練習的一大特點就是要有關注點;關注點越多越細致,我們的注意力就越集中,提升的效果就越明顯,因此,跳出舒適區的最好辦法,就是去發現和收集那些要點,也就是每次行動的小目標。比如練習彈鋼琴的時候,不是一遍一遍的重複,而是只練出錯最多的地方;背英文單字的時候,不是一遍一遍的重複,而是看完後闔上書自我測試,把出錯的單字找出來,然後不停重複背誦這些出錯的單詞,直到全部記熟為止。


目標清晰了之後,自然能做到「極度專注」,然後通過自我測試、反思、訂正本這些方式獲得回饋,這樣做能不斷優化自己關注的要點和小目標。


學習不只是一味的努力,成長也不只需要拚意志力。只要站在舒適區邊緣,一點一點往外走,同時和時間做朋友,你肯定會在不經意間發生蛻變。


本文節錄自發光體文化<認知覺醒 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




相關文章


學習情緒管理能力


重新認識你自己


善用賽局規則,弱者也能掌控局面

下一篇
活著的每一天-寄人籬下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