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7歲就要死了,但很平靜滿足





  這本小書的核心,是我為本地的報紙《澤西晚報》所寫的三篇文章。撰文的時間從確診末期喉癌開始(二○二三年夏季),到死於喉癌(這幾個禮拜就要告別人世)。


  我很幸運,第二篇文章人氣很高,在全球各地廣為流傳。《旁觀者》、《每日電訊報》,以及《每日郵報》紛紛轉載。我也在BBC廣播四台的Broadcasting House 節目朗讀這篇文章。我收到許多真誠而動人的迴響。有些人送上祝福,也有許多人說,我的文章對他們有所幫助。有些讀者與我情況類似,看了我的觀點,知道可以沉著以對,接受死亡,也得到些許安慰。也有一些讀者身體健康、生活忙碌,寫信感謝我提醒他們,生命是多麼神奇,多麼難能可貴的恩賜。牢記這一點,就不必太煩惱占據大半日常生活的、那些說到底根本不重要的小事。還有幾位讀者告訴我,受到我的文章影響,他們出手修補或是結束某些關係。也有幾位辭掉工作,甚至決定賣掉房子,展開冒險之旅。


  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好好擴寫我的文章,問題是我身上的癌症比我更有活力,更有幹勁。我發現,「死線」明明就在眼前,毫無延後的可能,我那奧運等級的拖延能力,卻絲毫沒有減弱,也是我無法擴寫文章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喜歡在最後的日子曬曬太陽,與我最可人的愛妻一起享用白葡萄酒。不過我倒是擴寫了一些我在報紙文章提到的主題,尤其是思考與整理我究竟何以如此快樂、平靜,也分析四十六歲就要死亡,為何其實沒那麼糟(多虧了鴉片製劑與不甜的白酒,我活到四十七歲才走。)。我寫的東西篇幅很短,零零碎碎的,絕對不像蒙田的作品,但我希望大家看了,能稍微了解我看待罹癌與死亡的態度,或許也能理解,在全心熱愛生命、把握人生的同時,為何也能「平靜走進那個良夜」。


  我也新增了一些我以前寫的東西,告訴大家該如何與臨終者相處。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有時候言行舉止不但沒有助益,甚至還冒犯了臨終者。更糟的是,有些人唯恐犯錯,所以乾脆完全不接觸臨終者。希望我的小小建議能有幫助。


  我將這本書取名為「死亡初學者指南」(英文原書名),因為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分享一些至少對我來說,能讓人生最後一哩路稍微平順、也讓能目的地稍微沒那麼可怕的訣竅。不過,從某個角度看,這個書名也挺蠢的。幾個字裡面就只有「初學者」正確。無論我們見識過、聽過多少死亡,輪到自己的時候,人人都是初學者。我絕對是初學者,所以稱之為「指南」未免有點自以為是。這些是身在前線的我的零星報導,來自我人生中一個異常清晰、緊張、介於生死之間的階段。


  正因如此,這本書也只略為提及「死亡」。希望你會發現,書裡講的多半是活著與人生。雖說有點矛盾,但我發現我以正面的角度看待活著,反而能完全接受死亡。我現在甚至不覺得活著與死亡是對立的。當然了,很有可能是我們即使肉身殞滅,「我們」也並不會消失,我覺得這非常有可能,但誰也無法確定。科學與宗教提供的「確定性」,終究取決於我們相信不可知、無法證實的事物。本來就應該如此。


  我其實想過,將這本書取名為「嗎啡與慕斯卡德」,畢竟這兩位是我人生終點的良伴,尤其是自從我決定不接受難熬的最後一線化療。我覺得應該進行臨床試驗,研究末期病患接受嗎啡與慕斯卡德葡萄酒治療的成效,可惜我的幾位醫師都不感興趣。但我決定不再接受傳統治療之後,發現鴉片製劑與不甜的白酒延長壽命的效果,遠勝於沒完沒了的毒藥與焚燒。


  我也很希望把這本書打造成輕鬆愉快的。我熱愛生命。我在第二篇報紙文章,謙卑地吹噓我的人生經歷,其實只是非常片面,而且是經過嚴格篩選的愛好與白癡舉動(我仍然是澤西島現役義警,不過我處理輕微車禍、走失的馬匹,還有危險的懸垂樹枝的那段驚心動魄的歲月,已成過去)。我愛我的妻子、家人、朋友、工作、嗜好,也愛我那隻邋遢的法國牧羊犬。我喜歡冒險、狂飲,自己講笑話逗樂自己。我喜歡融化的起司、填字遊戲、營火、詩歌、屎尿笑話,還有手捲菸。我喜歡秋季草甸裡美國梧桐的甜香。


  我很遺憾,在四十六歲的年紀,就要離開這些,以及其他無數帶給我快樂的事物。但我並不會因此消沉。我最強烈的感受是感恩,是能在人世間活過,已經是幸運到不可思議。人類能成為人類,你能成為你,需要的是一連串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巧合。我也何其幸運,能親眼看見人類是多麼有愛、無私、本性善良,有時候是在最惡劣的環境見證這些,例如我在加薩走廊度過的三年。每個人都盡力而為,每個人都是無比珍貴。


  不畏懼死亡的理由很多,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的短文與想法,會稍微更能接受死亡。我發現我談論死亡、準備死亡、接受死亡,反而更享受人生,重視重要而非瑣碎的事情,也更能同理其他人。每個人其實都跟我一樣,也努力在這短暫而美好的旅程,尋找意義。不過在最近幾週,一群好人也在這最後的過渡期間,給予我莫大的幫助。


  澤西安養院傑出的安寧治療團隊,是我能盡量延長壽命,又不至於承受太多痛苦的功臣。他們盡量安排我出院,也讓我能繼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最終的衰頹即將到來,我知道我會在愛與愉快的氣氛之中(還有我的家人與愛犬陪伴之下)迎來那一刻。我大半輩子從事的都是國際發展工作,也知道能有這樣的人生終點,可以說已是三生有幸,很少人能如此幸運。因此,這本書一部分的版稅,將捐給安寧照護慈善機構,尤其是致力於在目前缺乏安寧照護服務的地方,推動優質安寧照護的慈善機構。


  祝福各位的人生道路無論長短,都能充滿喜樂。一切都會很好,人人都會很好,萬事也都會很好。


本文經讀書共和國授權節錄自真文化<我47歲就要死了,但很平靜滿足:一個癌末男子如何知足、樂觀面對生命的結束>





相關文章


我47歲就要死了,但很平靜滿足-癌症企鵝


活在當下,寫給最後的我們


最深刻的一堂課—無語良師


下一篇
我47歲就要死了,但很平靜滿足-癌症企鵝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