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關鍵、健康永續-失智症中心





假設你或妳的親人腦袋裡,藏著一塊橡皮擦,而這塊橡皮擦還會主動地,一點一點抹去你或親人生命中曾經歷過的足跡與記憶,面對此情此景,身旁的人該怎麼辦,又要如何面對?


這塊無形的橡皮擦「正在做的動作」,正是現任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也是失智症中心負責人葉篤學,這二十多年白袍生涯裡、研究了一輩子的課題。


B女士是發生在葉篤學的診間中的許多故事之一。B女士和先生是大學同學,一路從相戀到結婚,共組家庭、生養孩子,忙碌一生也步入退休享福年紀,她個性活潑外向且熱衷教會活動。因為新冠疫情的緣故,許久未見的孩子有機會回國團聚,看似美好的生活,卻因一次突如其來的迷路而亂了套。


那是一個尋常的早晨,出門參加教會活動的B女士久久未返家,全家人緊張得出門尋覓,卻在巷口發現B女士在同一個巷口繞圈圈,找不到回家方向。有意識的女兒就與父親討論,帶母親就醫諮詢。


就醫當日,B女士在家人陪同下看診,但她直覺自己沒病,為什麼要來看醫師?葉篤學先透過聊天讓她放下心防,取得信任後,便做了一些簡單測驗,例如請她記下三樣東西、減法運算、畫時鐘等。他從中發現B女士確實有短期記不住的現象,因此安排進一步的神經心理評估,例如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智能評估等衡鑑工具,並安排血液檢驗和腦部影像檢查。


再次回診時,葉篤學從B女士的女兒口中得知,當日就診結束後,母親與父親大吵一架,母親認為自己沒事,但家人卻把她當老人癡呆看待。而在教會活動時,家人發現母親會頻頻在台上忘詞,甚至排斥與人社交,B女士自己則因此十分沮喪。


當醫師與家人試著讓B女士了解自身現狀,她當下完全無法接受,並憤而轉身離開診間,留下擔憂的女兒及先生詢問醫師,日後該如何應對與治療。葉篤學也說明了延緩病程的治療方式,像是參加延緩失能照護據點課程、藥物控制等。


再次回診,是由女兒代替B女士前來看診,女兒口述:「當天回去後,與母親促膝長談,得知外婆便是因為失智症而離開,因此母親心中出現揮之不去的陰影,不想步入和外婆同樣的道路,才一直無法接受自己的病況。」


了解B女士的擔憂後,葉篤學和B女士溝通,並轉介失智症個管師協助家人,幫助她試著了解失智症並不可怕,可以透過一些訓練或藥物治療來延緩病程,鼓勵她依然可以參與活動。再次回診後,B女士與丈夫一起前來,並向醫師分享期間參與課程照片及成果。


一路走來,全家人的生活如坐雲霄飛車一樣高潮起伏。


本文經讀書共和國授權節錄自發光體文化<生命關鍵、健康永續 北醫附醫全人醫療的溫柔革命>




相關文章


失老伴難獨活


霍亂、檢疫與政經脈絡:疫情是如何大流行的?


更快樂,更成功

下一篇
最不容易發生的,最深刻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