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返校」的人文關懷: 大時代脈絡下的自我實現與自我救贖(下)


     自尊與自我實現,都在誠實做自己,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個人在電影裡面,都存在著不同的自我追尋。方芮欣只要愛,父母的愛和張老師的愛,他天真的以為,只要有愛,一切都會完美,只是她的愛與恨一樣濃烈,毀人也傷己;魏仲庭外表追尋他思想上的自由,但內心一直默默地等待著被方芮欣看見自己的愛;張老師在思想和愛情上都無怨地付出,一旦失去,把祝福送給下一代仍看見他無私的愛;方芮欣的媽媽與她女兒一樣(或者更正確的說,方芮欣和她媽媽一樣),所要的也只是愛,被先生獨愛。


     忠誠與背叛,是貫穿整部電影重要的命題。時代要你忠誠於國家,而且是完全不帶質疑的忠誠,一旦你質疑甚至背叛,國家便要你付出死亡的代價;方芮欣的媽媽懷疑先生外遇,於是告密於政府,於是荒謬地向菩薩求願,讓先生消失於眼前,她如願了;方芮欣擔心張老師不忠誠於她,與母親一樣的模仿學習,告密於教官,想讓女老師消失,但萬萬沒想到,她的佔有慾與恨意,也讓自己所愛的男人一併消逝於人間;戲中兩個忠誠的男人,其一魏仲庭選擇了一輩子默默愛著方芮欣,連最後也忠誠地幫忙張老師完成遺願。其二張老師則在被心愛的女人背叛之後,仍忠誠地愛著這個女人,甚至留封寬恕與祝福的書信,也見證真正愛的真義:祝福所愛之人過得好。


      方芮欣已死,之所以會流連在校園變成孤魂,是因為她把這些愛人與被愛的傷痛,「選擇忘記」也「害怕想起來」。傷痛的印記,註定一輩子會留在身上,不管是把它潛抑到潛意識,還是在意識層面壓抑不想它,它都會用各種不同的型式與表徵(身體症狀的,或是心理苦痛的)提醒你:你愛過、你被愛過、你恨過、你背叛過、你歉疚過。但這一切,如同張老師對方芮欣說的:「這不是你的錯」。這所有的過程,只是時代下的悲哀,只是愛人與被愛的代價。面對傷痛,唯有不忘記它,正視它,一絲毫都不避諱地,再次品嚐其間的愛恨情仇,然後承認自己真的有過愛,也因為愛的私心,傷害過身邊的人;如果別人不寬恕自己,有一天,你也有權利選擇:原諒自己的過往,然後記住傷痛,勇敢地再愛與被愛;或是一輩子繼續怪罪自己,不再提起記憶,當然也不再愛人與被愛。如果張老師的死去有些代價,我想後者的處理方式,絕對不是他想教會我們的


      謹以此文,謝謝那些用生命教會我們生命的前人:自由、歸屬、愛、被愛、尊嚴、自我實現做自己,是多麼不容易的事,也是多麼值得珍惜且努力的事!




相關文章


放下自尊的面具—談高學歷與低成就的心理調適


電影「返校」的人文關懷: 大時代脈絡下的自我實現與自我救贖(上)


電影「淪落人」(Still Human)關於人的本質:失去.尊嚴.關係.夢想

下一篇
電影「返校」的人文關懷: 大時代脈絡下的自我實現與自我救贖(上)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