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新顯學(上)—姊弟戀
2018-11-15
這幾年,「姊弟戀」議題夯熱得不得了,不僅好幾部偶像劇虐心撩姊,看得人心頭癢吱吱,戲劇外的現實人生,更有好幾對偶像明星,小差3、5歲,大差甚至達16歲的姊弟戀修成正果,令人稱羨。這一股由演藝戲劇帶起的「姊弟戀」風潮,頓時成為時下戀愛新顯學!
老牛吃嫩草,男女有別?
從「姊弟戀」可看出世代的落差。
過去,當一個四十歲的男性娶得一名二十歲的女性時,許多人都會覺得這名男性很有本事、女性能得到寵愛,可是良緣佳話一段;若換做四十歲的是女人,二十歲的是男人,情形可就不一樣了,大女與小男都會被投以異樣眼光與八卦流言。
這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判斷與觀念,是受到中國父權社會下利益分配的影響,男性的虛榮、自尊與權控欲望在此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認同;女性則不然,不但會以傳統根深柢固的觀念來制約自己,也會用整個社會價值觀來看待自己與他人的事件。只能說是女性受到傳統教育中 「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的影響太深了,一般差個三、五歲的戀情,就會有所顧慮,更遑論落差高達十幾二十歲以上的情況,再者,大女還會擔心小男會在該事件中受到傷害,也怕自己承受不起。
此外,女人因有孕育生命的母性天職,也會受到制約。曾有名主持人就提到,當她看到一名小她十多歲的小男生時,很容易就聯想到她那成年的兒子,若是進一步在一起,直覺即有「亂倫」的不適感,「就算是到嘴的小鮮肉,都很難吃下去。」但這卻是男人從不會有的想法。
大女成熟 萌男寵物
這世代,不同了。不管四五年級生的、身為父母的你,能不能接受,七○、八○後的一代,是樂於享受「姊弟戀」的甜蜜滋味的。根據«網路溫度計»一份長達一年的網路聲量調查統計報告,「姊弟戀」令人著迷的五大幸福之前三名分別是:「萌系小男友愛撒嬌,比寵物還療癒」、「小男友能享受被照顧的快樂」及「大女友成熟懂事不鬧脾氣」。可見以年輕族群為主的網路使用者,已然擺脫了傳統價值的束縛。
其實,以兩性生理結構來看,二十多歲的男性正值精壯,與狼虎需求的三、四十歲女性是最能契合的,再論壽命,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可多活好幾年,如此老來有伴不孤單,豈不比老夫少妻更幸福、更適合?
【貼心便利貼】
但話說回來,再怎麼甜蜜的「姊弟戀」仍有一些需要小心行走的地雷區:
一、大女的心理建設?
小男喜歡被大女照顧,大女需要做好可能要「當媽」的心理準備。
小男喜歡大女的獨立、嫌同齡女生太麻煩,自然會少了熟男的成熟體貼,大女需要做好「自己難被呵護」的心理準備。
小男也可能黏人、可能幼稚不成熟,大女需要有包容與應付的心理準備。
二、經濟問題
小男可能經濟能力不如大女,兩人交往或婚姻中如何分配?
遇到小男吃軟飯,如何面對?
三、大女的年華老去?
法國總統馬克宏相差24歲的姊弟戀曾搶占各大媒體版面,不管討論的議題是什麼,這位法國第一夫人出席公開場合仍刻意的打扮、不讓自己顯老態,以免跟馬克宏落差太大。
是的,30小男對40大女,也許都還匹配,但40男對50女,歲月的痕跡可能就藏不住了?而男人卻越發成熟有魅力?到時候,誰在意?
四、結婚為前提?
小男可能還不定性,可能只想戀愛,可能不想太早結婚……..大女有年齡或生育的考量時,要投入「時間」嗎?
五、大女的生育能力?
40歲以上的大女,要不要孩子?能不能生育?會不會造成兩人之間的問題或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