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復古也潮流?(上)
2018-09-15
想想二、三十年前,許多單身者不敢大膽的說出自己要找對象,怕人家笑自己「太飢渴」;參加單身聯誼活動也要偷偷摸摸、且經常抵死不從親友介紹的相親機會,免得有失面子,讓他人誤以為自己「亂?身價的」,搞這種落伍遊戲;更不想因此受到挪揄或是其他流言蜚語,只好偷偷摸摸或索性不參加。
然而社會型態轉變及網際網路、社群媒體的活絡,十多年前開始踏入網路交友的年代,讓許多到適婚年齡卻仍是單身的人,不再隱藏自己的渴望,大聲說出想擺脫被當為「魯蛇」、「敗犬」的標籤,從社群、聊天室、相親平台等,到現在的各式交友App,去認識新朋友、尋找有緣人,也不再是尷尬的秘密。
現代人工作忙碌、交友圈太窄都是難以找到另一半的原因,但不論是認為相親很落伍、還是網路交友很新潮,根據國內所做的已婚者調查,過去靠自己戀愛結婚者大約占四成、親友介紹約六成,如今在尋找對象的未婚族群中,親友介紹就超過七成、網路交友為三成比例。而西方社會網路交友比例更高,根據統計,美國的異性戀伴?或夫妻有四分之一是在網路認識的,同性戀伴侶有三分之二是透過網路。
網路交友易隱藏陷阱
不過同樣是強調可以先篩選條件、節省時間、卻能將交友主動權掌握在手上的網路交友模式,則多半存有負面印象—別有意圖、推展業務、一夜情、甚或詐騙,都被隱藏在這個虛擬的路徑中,透過無界的傳送,在全世界各地獵取寂寞男女的芳心和金錢。
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網路犯罪報案中心(Internet Crime Complaint Center)的報告,在2014年全美網站愛情詐騙案有5,791件,到2016年,激增到到15,000件,累計詐騙總金額也從8,600多萬增加到2億多美元;且專家評估,因受害人很多被騙不自知或是根本沒報案,受騙金額存在更多黑數。
且統計中也顯示,網路愛情詐騙受害者通常具有相當教育程度、有固定工作?獨居的單身男女,八成的受害人都是女性,被詐騙財產損失最多的則是50歲以上的單身女性。
某交友平台透過調查觀察表示,台灣使用交友APP的男女比例平衡,偏好聊天功能,大約會聊上2周才進行第一次碰面。專家建議,有照片、甚或見面都不代表一定沒問題,配對成功還是端靠雙方的誠意與判斷;且過程中,對方只要涉及到借錢、投資等等要求,就要有所警惕。此外,使用交友App時,仍要注意自身安全,相約在白天、人多的公眾場所最為適合。
相親機會大
至於現代紅娘公司也並沒有因網路的崛起而落伍退潮,反而提供更多元的模式。據統計,一般透過婚友單位介紹的人,多半都有「撿石頭」的心態,所以至少要再三介紹、比較,才願跟其中之一認真交往,那種一見鍾情、只見一兩個人就滿意的情況是少之又少。另外,經由相親、介紹而結婚者,約有八成是在交往六個月到一年內就結婚;而平均需五到十人次的介紹,才能成功的成就一對佳人。
而交往半年至一年就結婚,也是紅娘們最贊同的建議時機,因為,透過介紹,雙方擇偶所要求的背景與需求都不會差異太大,只要內在契合、相互了解就能踏上紅毯的另一端。再說,交往半年還是甜蜜期,婚後繼續談戀愛、及相互包容適應的彈性也較大。
儘管西方社會很難接受「相親結婚」,但日本調查統計,自由戀愛結婚無法看見婚姻全貌,但相親模式,多半都是先篩選過的對象、也比較安全有信賴感,因此以相親而結婚的夫妻離婚率較低。
總之,婚友聯誼、親友介紹也好、網路平台也罷,多參與活動,讓自己「去出現、去發現與被發現」,拓展人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就是自己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