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婚姻認知成熟嗎?
2017/08/18
適婚年齡的女性再選擇伴侶的時候,通常會在意對方是否夠「成熟」,但在婚姻的議題上,所謂「成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成熟」是一種世俗認定標準,多數的人都認同選擇一個「成熟」的伴侶是正確的做法,只是成熟與否,並不能只用外顯行為來判斷、或是過於強調世俗價值觀的準則,而流於浮面的定義。
例如年紀,即使現今姊弟戀甚為普遍,但認識之初,女性對於年紀小於自己的男性,多半還是存有先入為主的「比較幼稚吧?不夠成熟吧?」認知;又如穩定性,對方如果經常換工作,或是放棄鐵飯碗工作而轉行創業、或是從事變動性較高的工作,也可能被認為不夠成熟理性……
事實上,年齡與成熟並沒有絕對的正比,是受到教育、個人特質、生活經驗等影響;表面所見的工作變動,也無法看到對方內心思考的過程、設定的目標與願景夢想…..。也就是說,必須回歸到溝通、互動及了解,才能夠判斷對方在婚姻認知上的成熟度;同時透過學習與磨合,才能建立契合彼此的圓熟婚姻。
此外,也有不少女性將「安全感」與「責任感」視為成熟的指標,表面上看起來,這個條件要求很合理,但再探究深一層的意義:指得是「親密關係」的安全感與責任感?還是「提供物質生活」的安全感與責任感呢?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提供另外一個人未來的保障、沒有人可以保證另外一個人的人生幸福;沒有絕對的依賴、也沒絕對的滿足,在婚姻關係中,兩人還是獨立的個體、保有相當的獨立空間。」所以,當女性提出這樣的條件說時,是否要先估量自己「夠成熟」嗎?
【貼心便利貼/成熟關係三指標】
透過以下三個指標,可以觀察對方是否具備成熟的要件唷!
一、 觀察對方如何傳達、表達情緒與感覺
對自己情緒的發展控制,外在是否能夠處理、內在是否能夠平衡,訊息的表達是否理性,尤其是負面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一個能不傷人(不指責他人)、不自傷(不壓抑自己)、又懂得適時適地處理情緒的人,才是成熟穩健的人。
二、 觀察對方對生命的期許與未來人生的態度
每個人都具有本身的特質,雖不見得可以做到最好、卻能做到讓自己與他人更好;例如浪漫的人不夠實際,做事情容易失了準則標的,但若能調配得宜,就會是個好情人、好丈夫。宿命的人過於消極,遇事情可能容易退縮,但若能順命不認命、趨吉避凶,也能享有平凡的幸福。
三、 觀察對方建立親密關係的模式
除了觀察對方、也要觀察對方的家庭,因為家庭是主要影響個人對兩性關係、角色扮演及婚姻態度的源頭;特別是原生家庭問題多多、嚴格控制或不單純者,都可能影響一方的成長經驗、也可能容易將原生家庭的影響帶入婚姻經營,用一種雷同或是互補的模式去期望、要求、甚或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