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又何奈?何妨自由自在
2017/02/18
許多人都會羨慕經濟獨立又單身的女性,沒有老公、小孩的牽絆,沒有婆婆、姑嫂與妯娌問題的困擾,更不會有家庭與事業兼顧兩難的局面,自由、自主、自在,隨心所欲。事實上,單身女性在心理與生理方面,一樣承受著不同層面的難題……
單身女性最普遍的困擾就是家庭的壓力、親朋好友的關心與外界質疑的眼光。現年三十六歲的楊玲玲(化名)表示:「弟弟妹妹都各自成家了,爸媽當然擔心我這個嫁不出去的『老姑婆』,」她笑道:「在我二十九、三十歲時,一天到晚被唸著,連親戚們都會幫我留意、介紹,真的會煩死人。」不過,楊玲玲認為隨著時代轉變,與家裡、親戚間的溝通,已經比老一輩的年代容易多了,倒是同事或新朋友質疑的眼光,還是令人不習慣。「有一陣子,我因工作不順利,脾氣、情緒極壞,卻被別人說成『年紀大了還沒嫁,心理失調』,真是一種歧視!」
但是這件事給了她很大的啟示,「人們慣用自己的刻板印象與認知去判斷別人,不論我是不是因為婚姻煩心,只要我情緒一有起伏,這些揣測流言就會出來。就像我們知道某人『妻管嚴』,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有事而不能和大家去吃消夜,大家直覺的反應便是『老婆有令』!」所以,楊玲玲變得更懂得體諒別人,也更懂得調適自己的情緒。
再者,單身女郎還有不足外人道的無奈。
三十歲的葉喬(化名)感觸良多地說:「當個現代女人不容易!」不少男性會要求另一半的「好條件」,希望能「出得了廳堂、進得了廚房」,但矛盾的是,正因為現代女性的高教育、高所得、高能力,男性反而卻步「可望而不敢及」;而且明明公告了『求偶』訊息,但沒人相信「好條件」的女性沒有男朋友、不然就是認定「太多男朋友,不知如何選擇」,甚或惡毒的認為「可能有問題,不然怎可能沒人要」……諸如此類的。
葉喬就說,像她自己與前任男朋友初識時,竟有人警告男友說,「你只是她眾多男人之一,認真不得!」;「後來分手,各種揣測還是會把矛頭歸咎於我,」葉喬感慨不已:「甚至沒有人認為我也會受傷。這份傷痛只能掩藏起來,而當別人問起時,還必須表現得很有風度。」葉喬認為這是許多現代所謂好條件的女性,並非真的想單身又偏偏單身的無奈!
除了來自於外界因素與單身女性心理掙扎之外,生理需求也是常被人忽略的事。 「我相信,很多單身女性都有這個需求與困擾,」楊玲玲說,雖然現代觀念開放,婚前性行為普遍,「但是男人要找女人容易,女人要找男人,尤其乾?的男人比較難吧!而且,女人較無法因慾而性,因此在沒有找到愛人之前,真的是『長夜漫漫』!」
她也表示,專家都要女性去做其他的事、學習才藝等,來轉移注意力或昇華這種情慾,「如果真的這麼容易,那還要專家做什麼?」她認為「充實自己的性知識是必要的,不論勞心勞力的運動、工作或自慰方式,正確的性觀念,才能幫助你解決生理需求。國內女性就是吃虧在性教育不足!」
在光鮮亮麗的女性單身貴族背後,難免有些外人所不能了解的無奈,許多人都不排斥婚姻,也渴望感情,卻因種種主客觀因素而無法如願。就如葉喬所說,「自由自在是必須付出代價的。」
所以,不必羨慕單身貴族,也不必強求婚姻,人只要過得快樂,是自在的單身或美滿的婚姻生活,都一樣令人可喜。
【貼心一帖/今非昔比,也沒啥好比】
每回有人要幫小吳介紹女朋友,小吳一定要先看照片、問條件,然後就有點跩的說:「我以前的女朋友們都有模特兒的身材,七分姿色,及……,還有,大家庭的我不要,不是某某宗教的我也不要……」
四十歲仍然單身的林小姐也有相同情況,動不動就提往事說:「十年前就有醫生追我,我都不要,你介紹的不過是個公司上班族……」搞到後來,朋友們再也無力為其介紹對象。
北市生命線總幹事朱開玉認為,這些表面上「條件說」的背後,其實是當事人心態的另一種影射。比如說,好提當年勇者,可能是為了自我防衛或自信心不足,好讓介紹人知道,「我曾有過、可不是沒人愛的」;一定要求符合某些條件者,也可能是面子問題,怕身邊的友人與團體、或過去的情人鄙視自己,說「品味愈來愈差了」、「還好當初分手了」。
她說,拿過去的「框框」找對象,會讓自己失去太多的機會,活在別人的眼光中,也只有痛苦與不滿。如何選擇自己需要的、適合自己的對象,如何活在自己心態與旁人眼光的平衡中,去突破這些心理障礙,只有靠自我察覺。
婚友聯誼社紅娘們說,上述情況在婚友介紹中心還會特別嚴重,她們常須花許多的時間與會員溝通,讓其了解幸福婚姻並非完全建構在這些外在的條件上,且每個交往對象各有不同的特質與優點,比來比去是不公平也不客觀的。
楊姓紅娘則私下表示:「十年前你年輕貌美,十年後則不然·,過去你的女朋友再好,你也沒留住一個。或許這些話有些惡毒,但卻值得年紀稍長的單身者省思。」
【貼心二帖/長得抱歉不是你的錯】
對於長得「很抱歉」的單身女性來說,在公開或是聯誼場合,幾乎都佔不了優勢,其除了感嘆世俗以貌取人的不公外,對自己的婚姻大事也只好抱著隨緣的被動心態,等待某天的某人來發現自我的溫柔。
帶領過無數單身成長團體的輔導老師朱莉英表示,一般外貌平平者通常也是較缺自信心的,所以其在團體或活動中便會顯得較封閉,但愈是沉默,愈易被淹沒在人群中,漸漸地形成惡性循環,更沒有信心與心情主動去參與活動。可是若沒有突破心結,永遠也跨不出第一步。
她說,其實現代男性已在調整不把外貌當成擇偶的唯一條件,在其「第一印象」裡,還包含了談吐、有「大腦」,也就是說,覺得自己外貌平庸的女性更該在適當的時候表現這方面的優點,並輔以成熟的舉動,留下第一次的好印象,才有機會藉下一步的活動展現自己其他內在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