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價值你決定
2015/12/16
小兒子找打工。
剛開始,他往市區尋找。那些知名的速食店、或是連鎖餐飲店,能提供比較正式的訓練、福利、勞保規定的時薪等等,但我提出了反對意見:因為他唸的大學較偏遠,公共交通不便、而他又只有一台變速腳踏車,光學校市區來回就要兩小時,更別說加上下課後去打工四小時,回到宿舍肯定夜晚十一點超過,就算他體力能負荷,路程安全問題我卻放心不下。
後來,他在學校附近的小吃店找到工作,雖有供應晚餐,但時薪才70元,遠遠低於法定標準;小兒子說附近行情都是這樣,南部鄉下地方就先別要求了。
我不免微詞。
老公卻說話了:「他願意,就讓他做吧,他自己決定,你別意見那麼多了。」
我自認開明豁達,但真的無法否認自己終究是個平凡的「媽」啊!
只是回頭想想,當年自己上大學前暑假的第一份工讀,不也是騎著一台破舊的偉士巴,前往那還沒開發的南港內湖區的一家工廠上班,道路崎嶇、下雨就泥濘,來回也是要花上一個多小時。
大學畢業後進入報社,非本科系畢業、沒學長姐的人脈、沒經驗,一切從頭學起;來不及累積足夠的實力,第一家報社就倒閉了,進入第二家報社時,自己不但還是從新人做起,試用期薪水更沒有20K。
我為什麼願意做呢?
因為家道中落,剛上台北要念大學,人生地不熟,父親的朋友給我這個工作機會,再忙再苦再遠,我也很珍惜感謝;因為記者是我喜歡的工作,我知道自己的不足,要計較的不是薪資,而是如何努力「搶攻」版面,來累積並證明自己的實力。
所以,我幫小兒子操煩個什麼勁啊?
願意做事,就是他學習懂得付出勞力、賺取所得的第一步。
我相信,不少四、五年級生的「那些年」,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吧!不計較領比別人少的薪水、不抱怨做比別人更多的事情——「蹲下是為了跳得更高」,於是很多人成功了;但這些現今擁有相當經濟能力的父母,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會「捨不得」孩子呢?
這幾年,大家都在吵大學畢業生拿22K、產訓替代役碩士才23K,三十歲以下平均薪資才約30K、甚或學歷越高失業率越高等等議題,先不管原因為何、誰對誰錯誰該負責,單單就回到自我可控的因素:孩子自己!你做好準備了嗎?你有足夠的能力嗎?你的實力足以領相對的薪資嗎?而父母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捨不得孩子的辛苦?同意孩子的「眼高手低」?讓他無後顧之憂的當靠爸媽族、啃老族?
已故的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曾要求美國人民:「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或許這聽起來有點「中二」,但延伸而言,年輕的孩子在懂得「要求」之前,是不是應該先想:「我能付出什麼?我有什麼可以付出的?」
你的價值你決定!
※《人生溫度計》專欄暫告一段落。
2016年起,本會獨家連載《BlueHeart——打工交友全攻略》漫畫,由日本東京Lighthouse強力製作,授權台北北區扶輪社譯印,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