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結
2014/09/25
這個過程給了我一個重要的提醒:凡是涉及人事的問題時,只要有感到自己可以快速排解的得意感時,一定要反省自己有沒有使用暴力(指權力、地位、知識及年齡上的不對稱關係),不然那能如此快速。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最是難處理,我們都是平凡人,不可能有超能力,不要自命天份高、能力強,難處之事易解,必然不尋常,應該自我審慎反省。
反省極其重要,相信多數人會同意;反省是改善的起點,相信也是多數人的共同看法;反省是每個人應具備的良好生活習慣,這是古有明訓。然而,反省並不是天生的本能(人們雖然對於外界保持警戒,但不是反省自己有無行?失當),甚至於是違反生活習慣的不自然行為,我們的社會經驗常會出現歸罪他人的學習結果。
有個大家熟悉的故事足以說明,自省是要勤於練習的: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某次於禪定後,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自覺得意,立刻差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佛印禪師看過後,順手以紅筆在其詩上寫了兩個斗大的字:「放屁」,再交給書童帶回。
蘇東坡本想佛印會給他諸多的讚美,一看回信中竟是兩個斗大紅字「放屁」,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罵,即刻過江想與佛印禪師理論,誰知佛印禪師早已大門深鎖,出遊去了,只在門板上貼了一付對聯,上面寫著: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看後深覺慚愧不已,自嘆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既然反省很重要,但又與生活習慣相反,我們應該如何培養自我反省的能力?
我想至少有如下幾個方式可行:
1、經常告戒自己易犯錯:由於人們無法得到絕對的理性,只有有限理性可得,犯錯是常見的。
2、經常練習反省的過程:所謂的反省必須先排除自以為是的假想,檢視有無違反人性的結果發生,推敲是否符合邏輯推論。
3、經常練習放鬆以得定慧:其實人性中本具清明,只因恐懼、執著、傲慢而失去覺照的能力,恐懼、執著、傲慢都會不自覺地產生身體的緊張(因為這些想法會產出對抗的需要,交感神經會受刺激而興奮,導致肌肉緊張),放鬆身體便會抑制交感神經,刺激副交感神經,使得肌肉放鬆,同時也會使原本要對抗的對象消失,自然可以更清楚觀照覺察了。
其實上述3個作法都是禪修的基本要求,也是先決條件,平日練習禪修就可以養成反省的習慣,具備反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