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決定一切?
2013/05/31
月初去參加了場醫學座談會,內容雖然偏於學術而有些艱深,然一名韓國專研癌症預防的教授提出了個「基因與飲食」的關聯性研究,卻讓我對家庭教育的影響有些省思。
這名防癌專家說,一般認知都認為基因決定一切,然他們研究發現,後天的飲食與環境卻可以造成改變。舉例來說,雙胞胎的基因幾乎百分百相似,其在母體的環境是一樣的,剛出生時也不會有太大差異,但若是將兩人分開,曝露在不同的環境與飲食下養成,研究指出,這對雙胞胎的相似度就會開始改變。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聆聽一位營養學教授演講的內容:她也提到,曾有女學生跟她說「因為我媽媽有經痛、頭痛的毛病,所以我也被遺傳了」,但她撇開遺傳基因不論,只請這位女學生開始改變飲食與作息習慣,幾個月後,這位女學生的症狀就逐漸緩解而消失。神奇嗎?教授說,很多掌管廚房的媽媽,都有習慣性的偏好某些料理,因而造成營養不均,所以當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時,自然就會有相應的毛病出現,媽媽爸爸有,吃同樣食物的孩子當然也免不了。
雖然他們強調的是後天飲食營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但回頭想想,教育孩子何嘗不是如此呢?
母親生前有時會跟我抱怨大哥的某些獨斷獨行,因為母親重男輕女、對獨子的大哥難免比對我多些縱容,只要求功課與品性操守,其他家務可以不做、要什麼有什麼(我承認至今我還是有些不平衡,哈!);所以我總會淡淡的回母親一句:「還不都是你寵出來的,有什麼好生氣的?」如今,當我為兩個兒子的某些行為而大發雷霆時,老公也同樣回報我一句:還不都是你寵出來的?怪誰?……一代一代教育態度的關聯性影響,也真不能小覷。
又據報載,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日前對「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表達反對,並認為若要由此說,「我們這代就是不盡責任的一代」。他說,現代人生活富裕,儘管讓下一代獲得良好照顧,但也讓下一代減少冒險創業精神,反倒成為進步的障礙;同時認為,不能把培育重點僅放在學校,家庭價值觀、社會組織及企業對教育也都需負起責任。這番教育觀點,也還真跟教授們的營養觀有所呼應。
所以,基因真的決定一切嗎?
歹竹也能出好筍;龍子也可能烏雲天!
你給孩子什麼「料」,孩子就會吃出什麼「樣」,有時他所結交的朋友還會幫忙「調味加料」,使得這道菜變得更重口味。從飲食、環境到教育態度,我們該代代相傳的是什麼?不該傳承的又是什麼呢?這還真能好好咀嚼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