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樂活
2009/07/16
期末考結束,跟兒子去看展覽,一想到參觀要花上半天、台北市的停車費貴得嚇人,於是很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我,就由兒子「帶路」指導搭車轉車。
我們先從自家門口搭公車去轉捷運,這個A公車司機很有意思,甫上車就對著所有乘客道早安,乘客下車時又貼心的叮嚀要注意後方來車;我覺得很新鮮,因為偶而搭公車的我,很少遇到這樣親切的司機。
「不會啊!我經常遇到,」下車後,兒子說:「我放學的時候,還會遇到一個更好的司機,他不但會打招呼,開車也很平穩,若是有老人、行動不便者,他還會說慢慢來、不急、小心注意之類的,有人詢問路程時也是很客氣的詳細解說,我真的覺得他很棒;我很想寫乘客意見表去表揚他,只是每次放學時間,人都好擠,我也有點不好意思刻意去拿單子(車上皆有乘客意見表)。」
「是喔,我以前學生時代搭公車,印象中好像不曾有這麼親切服務的公車司機,大概現在有評鑑制度、有競爭,公車服務越來越好了。」我說。
轉乘捷運後,我們又搭上接駁公車到展場,可是這個B公車司機卻不同於A司機給我的良好印象,像是我才剛上車、都還沒站穩,就啪的關上車門、還加速前進,讓我瞬間失去平衡大晃了一下,幸好反應夠快,抓住把手,要不然可要跌個狗吃屎了;我皺起眉頭,瞪了司機一眼,他卻完全沒感覺般的繼續往前衝,我跟兒子耳語,雖然路程很短,還是找座位坐下來吧,因為這司機開車太猛,讓我很沒有安全感。
接駁車的停靠站距離都很短,B司機在每站幾乎都是這般作業,還好看展的多數是年輕人,個個身手矯健,沒出啥意外。可是車如此搖晃、靠站猛煞車、紅燈起步猛衝,已經讓我這半老徐娘頭暈了起來,短短幾百公尺,我卻迫不及待想下車了。
第一個衝下車的我,又被司機吼了聲:「刷卡!」
「這不是接駁車嗎?」我問。
他似乎也懶得說明解釋的大聲說:「要收費。」
我有點糗的趕緊從皮包拿出悠悠卡先刷了下車再說。
兒子說:「這個司機好糟糕喔!」
「跑太快了,要不然真要投訴他。」我有點不高興的說。
不過就一個小時的車程,好壞兩種情況的司機就給我碰上,我轉頭對兒子說:「下次你放學再遇到那個好司機,不要管別人的眼光、怕不好意思,就去拿單子,好好寫信去公司稱讚他。」
兒子笑著說:「像你之前對H公司做的那樣嗎?」
兒子提醒我聯想起前年的事情,點頭說:「是啊!要讓好人出頭,經由內部激化的效果,會比客戶單一事件的投訴,來得正向有力!」
我家每人都有一部電腦,因為資訊科技進化太快,大概每兩、三年就會汰換一次;前年,在新舊機器交接時,家中就有六部電腦、三台印表機,其中有一半又剛好是H品牌的。當時,老公有意把H牌的舊筆記型電腦整理一下,給要即將上國中的兒子從桌上型改用筆記型電腦,於是我拿去H牌維修服務中心。
這台電腦使用三年左右吧!好像是功能版本的問題,還是零件更換不符經濟效益……總之,維修連絡過程頗繁複與麻煩;我是電腦大外行、老公又經常開會不便接電話,負責維修的工程師總要配合時間來聯繫,但是他卻極度有耐心、口氣態度都很客氣,讓老公很滿意。當我去取回機器時,原本就想寫個意見卡稱讚,但是現場沒有看到意見卡,我又不好意思向服務櫃檯索取,因而作罷。
後來,我又送修兩台舊款印表機,不同的服務工程師也仍舊有很好的服務態度,除了針對我的問題做檢查之外,還幫我做經濟效益的評估建議,看他花了半個多小時拆檢,即使是超過保固時間,最後也沒收費;不巧,老公的新電腦也出狀況,送修檢查後,工程師也立刻更換新品,服務過程與態度還是令人滿意。
不同的工程師竟然都能有很好的服務態度,我認為遇到一次也許是幸運,兩次可能是公司有制度,三次以上就是這家公司的文化了!這次我沒有再度保持沉默,當場沒有看到意見卡,便向服務台要了兩張A4紙,把這幾次的維修過程與感受,寫了一封長達兩頁的意見函,盡是讚美。為了表示負責,我也留下姓名與電話,當然也是希望透過我的資料,讓已經客服管理電腦化的H公司,可以輕易查到哪些工程師服務過我們,而給予他們應有的獎勵。
事隔約半個月,某天下午接到H牌公司服務中心的主管電話,除了對我表示感謝,同時也問我為何有這麼多台機器?是公司還是個人使用?…..我大概敘述了一下,然後衷心的對他說,像我們這種對電腦不熟悉的人,就是選擇服務良好的品牌最有保障,他把工程師訓練得很好、或者說是公司有這麼好的服務文化,對消費者的我們來說,是福氣。他很開心的說了些客套話,但同時也留下他的姓名與分機,告訴我以後若有維修上的問題,直接找他都無妨。
我相信,那一天,這個主管跟整個維修服務中心一定都很歡喜,而我自己也很愉快,回家跟家人分享了這事兒,也機會教育兒子讓他知道,工作態度很重要,不僅對個人也對公司團隊的整體品牌印象,同時,人應該多欣賞他人的好,多學習他人的長處,不吝於讚美,才能鼓勵好的服務人員,自己也有回饋,社會才能充滿感恩的溫情!
我不是企管顧問專家,並不想對服務的機制能為公司帶來的效益做出論述;我是個消費者,但是也不想從我的角度來看服務品質優劣的感受。
我反而思考著這些服務人員的工作心態:如果再忙再累,還是得工作,為何不選擇快樂的做事情?臭臉8小時,自己痛苦、客戶也難有好臉色;微笑親切問候8小時,自己舒爽,客戶即使沒有當場回饋、但多數也是相對的微笑以對。這會是一種情緒的互動循環,良性循環或是惡性循環,就取決於自己是否能保持歡喜樂活的工作態度。
我總是教育兒子,要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看著兒子上下公車會向司機問好、說謝謝,即使對那位服務態度不佳的B司機,我們還是回饋了一點不太甘願的習慣性道謝〈我承認自己不完美的人性〉,至少我們丟出了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