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生命線的成長/輔導即是自我修行
2008/12/12
韓春菊
57歲/企業主/義工年資32年
大概是秉承母親熱心助人的天性吧,在三十多年前、志工仍不普遍的年代,我就參加了生命線第八期的訓練學習課程。當時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秘書工作,業務很繁忙,但仍安排時間接受訓練、實習,直至被錄取、上線值班,同時尚需不斷的參加在職訓練。
憶當年,我們定期到吳英璋老師家裡,免費「補習」輔導專業知識與技巧,在課程結束後,吳老師就彈吉?我們唱校園歌曲,以舒緩略感緊張的心情;也定期接受劉焜輝老師嚴格的諮商輔導課程,每人得輪流以逐字稿提報個案討論,由於劉老師教學態度非常嚴謹,大夥兒更是緊張認真與辛苦。還有,柯永河老師帶領一批種子義工,持續為期半年時間的進階訓練,對於自助及助人技巧,有更深入扎實之體會與學習。後來王輔天神父,為生命線所帶領之同理心訓練團體,更是奠定日後生命線,訓練輔導義工課程之重要基礎。我們除了學習與值班外,成員不但必須分組帶領義工、於值班後討論及個案研討,另外還需分擔部份行政會務工作。當時我們付出相當多的時間,總是笑稱 「快要以生命線為家了」。
歷經基層的值班義工,參與義工職前和在職訓練工作,並參與理監事會之運作等等,均栩栩如生歷歷在目。回顧這三十多年的春秋,生命線一直在蛻變,我的生涯角色似乎也沒停的在變—生命線值班接線環境的樓層,從舊馬偕醫院的1樓搬2樓,離開馬偕搬至松江路的4樓,又搬至建國北路的9樓,直到目前的11樓會所,而會務也不斷擴大;我則從當初的單身貴族,悄悄的進入了「婆」字輩(姨婆、姑婆、舅婆、嬸婆等),職場上從夥計到自行創業,迄今已近半退休狀態的企業主。想來兩者間成長的軌跡,不禁令人會心一笑。
印象最深的接案,是擔任台北地方法院榮譽觀護人,大約9年時間,從事青少年的保護管束工作。每個個案大約陪伴三年,歷程有些艱辛,但最感欣慰的是看到放牛班的學生,能從國中畢業考上高職,再考上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當家長來電致謝,對於其子弟因誤入歧途,而能迷途知返走上正途,頗表感激與欣慰時,我想我在生命線又做對了一件有意義的事了,看到個案對生命的正向改變,真是令人鼓舞!
其實,所謂助人「工作」者,同時也是助人「學習」者,當同理心能融入於行、住、坐、臥的現實生活中時,人生,真可謂是「幸福彩色的」。自助助人,獲利最多的,應是自己及家人。記得我婆婆生前曾說「春菊比較能傾聽並聽懂她心裡的話」,而母親說我較能圓融的與父親溝通,因此每當父親「又在固執」時,我就得奉命耐心的去聽懂父親的意思。這一路走來,很感激外子的相挺與護持,他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氛圍感染中,現在也成為相關機構的輔導志工,目前我們家,每週都安排有固定的家庭志工日;多年來,志工生涯已融入我的生活中,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外子看到我的努力與毅力,如今他會說:「我覺得我很幸福,我以妳為榮喔!」。
輔導即是自我修行
心諦
60歲/退休教師/義工時間:2年實習結束 9月成為正式義工
一位研究生被三角習題困擾者,除了同理她,也希望像一面鏡子,讓個案看到自己,藉由一些問話如:「你如何面對這衝擊?」「怎麼做到?」「對方有什麼特質吸引你?」「你會怎樣作先後排序?」「背後的想法是什麼?」「你的父母如何互動?」「你的期待是什麼?」等問題幫助個案了解自己,和個案談了一小時,最後個案告訴我,我幫他釐清了一些盲點。聽到這句話,不禁想起自己,也曾在前夫外遇大陸包二奶、感情最痛苦的時候,打過電話諮詢,那一通電話,輔導員沒給任何建議,卻如鏡子般反射我自己的問題,幫我釐清一些想法,讓我知道該何去何從,從而設下停損點。這就是萬法唯心造,各造各的相,有時需要別人照亮自己,讓自己現形,看到盲點。這也是我今天會成為生命線一員的原因,當自己走過生命的幽谷,只是單純想回饋去幫別人,可是詭譎的是,幫助最多的卻是自己。
一階的課程豐富了我的新視野,知道一些初淺的概念,再次確認自己對人生百態有興趣;二階讓我更了解自己,知道世上每個人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自信增加不少,在團體中敢勇於發言;三階懂得要傾聽,把話聽完整、聽懂,才能做適當的同理、澄清、面質;四階剛開始接線時,只能用慌亂形容,一接電話緊張到腦筋一片空白,尤其個案問我怎麼辦時,好像我有責任解決個案問題,更是焦慮到不行,之前所學的教戰手冊,那一刻早拋到九霄雲外,所以不僅無法好好同理個案情緒,甚至和個案搶話、作評斷、出主意……現在看來很離譜,隨著經驗累積,總能慢慢進入狀況。
接者一年的實習,藉由接線、上課和督導談話,不斷覺察自己的模式,也發現自己的價值觀、移情和反移情等作用,學習如何同理對的對象和講對的話、學習如何做一面鏡子的輔導角色,學習接納自己,學習建立人我界線、學習反觀自己內心想法。譬如自責自己沒輔導好一位想自殺者、會有損生命線的名聲,而耿耿於懷;和督導談才發現,那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和要求。「好」對我來說有如緊箍咒,以往為了一個「好」字,以溫良恭儉讓自勉,卻沒智慧,讓自己吃了很多苦頭,受很多的委屈,甚至催眠自己「人心是肉做的,只要我做得夠好,就可感動前夫」,如今一被提點,忍不住淚如雨下,慢慢開始學習鬆綁、釋放自己,知道我不需「符合別人的期待才叫好」。之前在婚姻中對前夫的順從,其實是缺乏自我的一種討好,以為這樣就可守住婚姻,卻也因沒有自我而失去婚姻。在前夫外遇中,那種委屈、被背叛、被當墊腳石的不甘心,被遺棄的悲傷和難堪,種種感覺很長一段時間讓自己很受傷,現在的體悟是沒有人能傷得了你,是自己的想法,讓自己受傷,只有自己才傷得了自己。體悟到這層,讓我放下受害者的角色,更健康走自己的路。
又如輔導個案當中,不知不覺中傳統行業的老師角色又跑出來,下指導棋,透過督導不斷提醒和深談,發現自己沒有自信的一面,「在大人間作個沒意見盡量配合的人」和「在學生面前認真教學,熱心幫助學生的老師」之間擺蕩,同樣都沒自信,都不信任自己和別人的能力,而這居然是我安身立命的方法,不禁啞然失笑。督導問我:下指導棋的同時,是否覺自己高人一等?這給我很大的震撼,什麼是佛說的「眾生平等」,甚至連潛意識都需平等,此刻我深切體悟,要比自己看佛書成長快得多,下指導棋的潛意識,是想藉者解決別人問題來減輕自己的焦慮:證明自己的能力、和高人一等的優越,有此覺察後,更能尊重別人的想法,體悟到自信是從內心湧現,不是建立在外在他人的成就上。現在較不會直接解決個案問題,替他出主意,而是帶領個案解決發展,帶個案看多面向、找出個案能力、給個案信心,讓個案有能力自己去解決問題。
諸如此類,當輔導個案觸發自己的情緒時,一次一次整理自己,問自己怎麼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察覺自己的渴望期待。探索自己的起心動念,一次一次學習修正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懂了督導說的「自己ok,接線才會ok」。也相信「自己是自己最好的治療師」。感謝那些所接的個案,感謝督導們,讓我成長很多。
自己的改變,週遭的人也感受到:孩子說我變快樂多了,督導們說我臉上開朗多了,同學說我活潑多了,同事說我退休後,反而變年輕了。而我感覺已和偏頭痛說bye-bye了,人也自信清爽多了,和孩子的溝通更深入了。
我相信「自己是自己實相的創造者」,當然我還在學習中,學習如何安頓身心等,我要說生命線是一個自我探索、自我修行、改造自我心靈的好地方。歡迎有緣人一起加入這心靈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