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簡介及成因
憂鬱 是一種自然的情感狀態,主要表現為悲傷﹑無價值感與罪惡感﹑人際關係退縮﹑睡眠/食慾/性慾減少等,每個人都可能發生,屬於正常現象。
憂鬱症則是一種精神疾病,又分為輕度憂鬱及重度憂鬱,據傳米開朗基羅、拜倫、托爾斯泰、牛頓、達爾文、林肯、邱吉爾、英國王妃戴安娜、台灣藝人大S﹑徐懷鈺﹑作家許佑生都得過憂鬱症,但他們的成就仍然令人驚豔。

病因
引發憂鬱症的原因是複雜多變的,往往由以下四大因素共同作用造成
1.生物因素: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無法平衡,導致憂鬱情緒過強。
2.心理因素:自我要求高﹑悲觀﹑負面思考的人較容易罹患憂鬱症。
3.社會因素:負面的生活經驗(如負債﹑親友死亡﹑分手),早期的痛苦遭遇﹑不良的人際關係等等。
4.基因遺傳因素:家族中的父母或手足得憂鬱症的患者比家族中無人得憂鬱症的患者多好幾倍,表示憂鬱症可能有遺傳因素,但也可能表示家族中的一些互動方式帶來不良影響。

■常見徵狀
一般來說,輕度憂鬱的常見特徵狀是:
1. 憂愁的情感反應持續兩年以上
2. 呈現下列症狀至少兩項:
(1)胃口差或食量過多
(2)失眠或睡眠過多
(3)疲倦或乏力感
(4)自尊心低
(5)注意力差或難以下決定
(6)無助感
3此人的憂鬱症狀足以造成社會功能或職業功能的損害。

重度憂鬱症的常見特徵是:
1. 兩週內同時出現下列五項以上的症狀:
(1)幾乎天天,時時呈現憂鬱的表情,感受到悲傷、空虛、或哭泣
(2)消失活動量減少。
(3)體重明顯改變(增加或減少)
(4)幾乎每天失眠或睡太久。
(5)幾乎每天焦躁不安或緩慢呆滯。
(6)幾乎每天感到疲倦或全身乏力。
(7)幾乎每天感到無價值或過份、不適當的罪惡感
(8)幾乎全天無法集中注意力,腦子空白感,想不出事情,猶豫不決
(9)重覆地有死亡/自殺意念

■預防及診斷方法
真正造成問題的是長期而重複的憂慮,惡性循環而永遠得不到解答。長期性的憂慮具備所有低層次情緒衝動的特色:沒有由地感到憂心、無法控制、持續不斷,不可理喻地陷溺於對單一事項憂心不已。持續惡化可能出現恐懼症、偏執、強迫性行為、驚慌失措等症狀。

■治療及自救
1. 純生物因素的憂鬱症很難預防,但可試著減少生活壓力與人際困擾,有心事時務必找人商量,避免讓痛苦鬱悶積壓在心中。
2. 一般來說,受過訓練的心理諮商師最能在問題還沒變嚴重前,給您最好的協助。
3. 大社會環境與政府政策需要給人民更多喘息與放鬆機會。

下一篇
遇見平凡大智慧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