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轉彎的路口


從小父母就貫輸我?讀書才有錢途?、?有學歷才能養活自己?的觀念,雖然對他們的說法感到迷惑,但缺乏社會經驗的我,也找不到可以反駁的理由,因此不知不覺我認同他們的說法,將自己全部的精力投注在書本上,特別是升學考試的教材,更是花費我大部分的時間。

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看到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才猛然發現讀書並不是生活的全部,然而一直以來對周遭事務漠不關心,只知道死讀書的我,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也不懂得要怎麼去拓展自己的生活,當同學們熱烈地談論打工、喜歡的歌曲、自己正在進行的作品等等,我卻插不上話,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我才突然明白自己的人生是多麼的蒼白,雖然很想要改變,但多年來我已經習慣了長輩怎麼說,我就怎麼做,對於自己思考、自己試著解決問題,感到又陌生又害怕;習慣名次帶來的虛榮,當初次意識自己的無知時,我覺得非常自卑,想把自己的無知掩藏起來,但又因為無法欺騙自己而苦惱。

找不到生命的重心和意義,使我的精神常處於恍惚狀態,為了強迫自己振作,我常常隨身攜帶一把水果刀,藉由威脅自己?要好好活,不然乾脆自殺?,或者用難聽的話,辱罵自己,希望以此突破困境。

大學第一年就在自我矛盾中過去,在我感覺一切都令人絕望時,卻意外出現了轉機。

由於陪同學去做口述歷史,有機會訪問曾經流亡海外的作家陳芳明老師,因為知道他是學歷史出生的,又曾參與社會運動,而我一直以來對歷史的認識,只停留在考卷和教科書上的答案,認為學習歷史並不重要的我,很直率地詢問老師學習歷史究竟有什麼意義﹖沒想到老師聽到我的問題,竟然大發脾氣,開始滔滔不絕地述說外國和台灣學習歷史方法的不同,和他在海外圖書館,同時看到對蔣總統完全相法評價書籍時,內心的震撼,經由老師激昂的陳述,我才知道老師也經過思想的斷裂,但他並不因此絕望,面對各種矛盾紛雜的言論,他選擇投入其中去了解、辨析,即使傷痕累累也不放棄自己的信念。

這次訪問對我產生很大的刺激,關在家裡痛哭好幾天之後,我開始積極地閱讀一些歷史相關書籍,同時,對於陳老師在台灣文學史課堂介紹的書籍,盡可能地閱讀、反思,藉由大量的閱讀,和反思老師說過的話,我漸漸能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而不再是以前單一封閉的思考方式,同時,對台灣文學作品的閱讀,也使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困境,以及不同時期,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生命的悲喜。

現在我大學畢業了,即將進入台灣文學研究所,繼續學習,雖然我對文學或現實生活的殘酷,仍然認識淺薄,也還是會因為自己的無知而苦惱,但我不再會輕易地否定生命,不會只想抓取生活中甜美的果實,也漸漸能品味活著的苦澀,我想這種改變就是一種成長吧!而促使我突破自我局限的,除了自己的努力,和不同背景朋友的刺激,我覺得最想感謝的人就是陳芳明老師,他是我生命的點燈人,在我以為生命僅止如此時,無意中開了一扇窗,讓我看見世界的遼闊,和人面對困難的勇氣。

下一篇
小滿阿嬤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