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傲江湖「心」秘笈
2007/05/04
武俠小說中,武功最高強、最有作為的,往往不是出自所謂的武林世家;那些奇能異士的高人,願意將畢生功力或是秘笈傳授的對象,也常常是一些沒有背景家世、卻具有忠肝義膽的正直觀念與重情顧倫理的良善態度的「璞玉」。程長和的故事,就讓我有這般的聯想。
他是一家專門進口特殊化學品、合成橡膠材料等公司的老總,公司不大,往來客戶卻遍及美國、歐洲、日本與大陸,營業額也十分可觀;然而令人驚訝的重點是,該公司卻是原創辦人「傳賢無傳子」轉手給毫無親戚關係的程長和接手經營,十五年來,公司持續成長,甚至獲得向來被業界認為嚴謹保守的日本客人信任,透過他前進大陸市場。
與其羨幕企業家第二代能有個「好爸爸」、順理成章的得以繼承家業,我更想了解程長和究竟是如何受到老闆的賞識重視?如何深獲客戶的信任?從一個基層小業務員奮起…
化學系畢業的程長和,原本順利的通過考試進入台肥基隆廠,在三十多年前,能捧個公家機關的鐵飯碗,可是穩定又有保障的好職業;然而程長和在工廠一段時日後,覺得工作沒有變化、也少了一份憧憬,年輕躍動的心決定出來闖一闖,於是就到這家進口貿易公司應徵,當時的敘薪可遠低於他在台肥的薪資,但是七O年代,台灣經濟正開始起飛,海島的台灣就屬貿易行業最為熱門,所以儘管薪水少、公司小,他還是認為能夠學習貿易、並且在這波經濟趨勢下給自己一個機會,才更重要。
不設限,路更寬遠
即使到現在,看到已經做了三十多年業務的程長和,仍不覺得他是業務出身的「生意人」,他親切客氣、言行溫和、態度良善,沒有一般業務高手的犀利或是油腔滑調,這樣的特質似乎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做業務的料」?難不成他是老成持重了?程長和笑著說:『我從技術轉業務,的確有點難度,不過這行業需要化工化學相關專業背景,所以我被錄用;其實個性不是問題,沒有人一定適合作什麼,凡事都看自己的意願與動力。我願意學習,老闆也很無私的教,我不會「說」,就從「聽」開始,耳濡目染慢慢就會開竅。』他表示,老闆本身是上海人,而這化學、橡膠品項又多供應給中南部的傳統產業工廠,必須用台語、應酬、用本土草根的方式跟客戶「搏感情」,老闆都能克服了,為何自己做不到?人都是可以被訓練的,不要為自己設限,才能突破。
再者,『做生意不見得要舌燦蓮花,我就算是口拙,但是誠信的交易態度、提供專業服務,就是最大賣點,客戶還是可以感受得到。』程長和說,雖然不可諱言的,早期作業務都必須交際應酬,天天拼酒、天天吐,卻是跟客戶建立感情,最傳統的表示誠意的方法。現在大家的觀念都轉變了,也就少了這種「酒國英雄」式的應酬方式了。
小巧,更勁道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以程長和當年的實力、能力與毅力,大可選擇大公司,為何要到這家小公司來?他笑了笑說:『大公司氣派、有制度,但是小公司卻可以「全包」,學習更多。』這也常常是一般年輕人的迷思,程長和認為,真的有心學習,小公司可以收穫更多,特別是老闆與前輩們的經驗傳承,可以更深入穩固。
他說,「小」不見得寒酸、福利不見得比大公司差,主要是看經營者的態度與胸襟。他又說起了老闆如何起家的故事:看準了台灣合成橡膠等這類產量小、投資生產又不具有經濟規模的材料,擁有一定的獨占市場,老闆開始代理進口;早期跟美國人交易,資金薄弱的老闆竟然可以以放帳的方式先進貨,可見其重諾重信的事業態度才能獲得信任,也因此公司穩健成長,擴及歐洲與日本,後來因地緣便利與商品競爭性,約有一半的業務都來自日本。
跟制度嚴謹又「精、狠、準」的日本商人打交道,還能維持一、二十年的往來,真的不是容易的事,程長和卻認為,也沒有那麼難,日本人重視「專業、認真、誠信與倫理」,跟他們老闆所重視的不謀而合,雙方的合作自然能愉快且持續。這就是成功者的經營態度。
而對內,老闆也很重視經驗傳承,這行真正要出師也得培養個三、五年,只要肯學、肯作,老闆就肯給、敢給,公司福利之外,老闆也對員工釋股。這就是成功者的經營理念與胸襟。
也難怪,程長和竟然可以在該公司長達三十二年,就連最資淺的員工也待了十多年了呢!
肯做,就有機會
只是我還是很好奇,再怎麼說,這家看似「小蝦米」卻有著「大鯨魚」內在潛力的公司,老闆怎麼捨得放手他人?為何又選上程長和?他想了想回答:『大概是因為我肯做肯學,堅持到底吧!』做業務本來就不輕鬆,這行更是需要硬底子,程長和說,早期交通沒這麼便利,他都是坐火車全省跑客戶,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與時間,幾乎平均一個月只有回家吃三次飯,且到南部就是拼酒,辛苦可想而知;想當年一起進入公司的三位業務,只有他一個人繼續奮戰,從菜鳥變成老鳥,從老闆跟班陪跑逐漸可以獨當一面,進而晉升「元老級」主管。
正因為這行飯「難吃」,培訓人才不容易、也需要專業與經驗,十五年前老闆身體狀況不好,並沒有把國外的子女召回接手事業,轉請程長和接棒,『我想老闆也希望維持他努力的成果,永續經營吧!』他說。這客氣的回答並沒有滿足我的疑惑,然而當我獲知,至今程長和仍與公司同仁們照顧前老闆娘、給予分紅而無生活之憂,我深信這位老闆果然慧眼識人,對於程長和的肯定不僅僅只有專業與經驗而已,還有他重情顧倫理的人格,這不也是老闆一直強化的公司文化與理念嗎?
如今程長和也貫徹著同樣的精神理念,培養接棒人,他把自己定位在「指導顧問」,有計畫的長期培訓:『我是基層業務出身,客戶最熟悉,位階權力也最大,我出馬當然最有勝算,可是要傳武功,就得給練習與對戰的訓練,給年輕人機會,就算偶而適度的丟掉某些生意也是值得與必要的。』
三流業務銷售產品、二流業務銷售專業、一流業務銷售觀念,這是「業務人」;
如果進而也讓自己成為「優質產品」,尊重專業、堅定觀念,這才稱得上是「業務經理人」;果然,學做事更要學做人哪!
用心,成就一切
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三十餘年,難道不會有倦怠感?就算是尚未接手公司之前,程長和也在公司任職了十七年呢。他又笑了笑說:『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與動力,主控權在自己,有心才有熱情。』想想也是,現在許多年輕人遇到點挫折或是不滿意,就頻頻換工作,滾石不生苔,沒有目標與規劃,又缺少正確的工作態度,恐怕怎麼換也難以定心下來而有所成就。
聽著他談論生意經的過程中,我又有另一個大發現—他很懂得「吃」呢!由於業別與客戶群不同於一般貿易商的關係,二、三十年來他都必須應酬與招待客戶,為了賓主盡歡,他可是成了最佳的美食嚮導。
『台灣處處有美食,可是商業應酬的美食地點就需要點功力了!』說起這,程長和可就露出自信的表情,「不謙虛」起來;他說,招待客人不是貴、或是五星級的高級場所就是好,也不能用台灣美食的認知,像是歐美客人就不適合帶去吃活魚海鮮,那台灣認為見頭見尾的高級料理,他們可是敬謝不敏的;還有台灣認為高檔的鮑魚魚翅,歐美客人吃了可感覺不到珍饈,會覺得好像吃橡皮;日本客人吃飯就得要喝酒,沒有酒助興的美食也就無趣。另外,一些巷弄內的特色小吃或是料理,也經常可以給國外客人驚喜品鮮,午餐到怎樣的店家?晚餐又可安排哪裡?…….諸如這些琳琳種種,在程長和的心中可有一張飽滿的「應酬美食指南」呢!
其實,這也讓我看到了程長和的「用心」,如果不是對客戶的觀察、喜好認知有所了解,又有心的安排,如何滿足客人的口味與需求?美食,就算不是親手調理,也是一種誠意。
對自己、對老闆、對同仁、對客戶,程長和「用心」成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