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付出沒煩惱


他,是知名企業的第二代,從大學時代開始,就進入家族企業工廠基層做起,三十多年來一路爬升到公司的董事長職位;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家人眼中的工作狂,在掌理這麼龐大事業、忙碌奔波的同時,卻仍投身公益社團不遺餘力—擔任台北市生命線協會常務理監事就長達13年,其中有將近五年的時間接受義工特訓、輪班電話協談義工並未間斷,除此之外,也跨足在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聽障體育運動協會、手語國際化協會、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等擔任重要的職務職,前年從企業職場退身,隨即轉任財團法人艋舺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的執行長、規劃執行社區文教學習等推廣工作。 究竟是怎樣的動念,讓他願意再擠出有限的時間貢獻社會?放下身段去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初見賴正信先生,有著高階經理人的體面質感與氣勢、卻親切得沒有架子,他就是大家所熟悉、有隻可愛小獅子企業圖騰的台灣獅王公司第二代接班人;因為日本獅王授權問題與企業轉型合併之故,他雖仍掛名台灣獅王貿易董事長、台灣獅王化工董事,卻已經正式從企業運作中退身,一年半前轉任龍山寺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

創造被利用的價值

擔任宗教團體基金會的執行長,可不是掛名博名聲,一棟大樓幾千坪的空間運用規劃、社區大學般文教課程推廣、國內外宗教團體交流活動等等,對內對外都需要執行長運籌帷幄、親手操盤,不禁疑問已經64歲可以退休享清福的賴正信,何苦來哉?又如何放下身段去接受這這般薪水不高、又耗精神體力的職務?

「軍人希望戰死沙場,而我,如果可以選擇死亡的方式,就希望能倒在工作桌上;」賴正信毫不忌諱的笑說著,喜歡工作,不見得是想求取強大的利益企圖,也可以是自我期許的實現,以往肩負著家族企業的榮衰,他要拼命獲取最大營收,但是當不再需要為了家族企業、為了上百名員工生計負責、而可以選擇自我的時候,頭銜、地位、身段、薪水,就不再是重點,放下、放開才能活出自己。

他說,不要以為企業第二代就都是空降坐擁高職位與高薪,他自己也是從工廠基層作業開始幹起,歷經各部門及股長、課長、副理、經理等各職位,磨練一、二十年後才登上總經理、董事長;脫離企業核心之後,不過是回歸平淡的始點,也就無所謂身段。「重要的是,這份工作給我極大的空間,可以充分發揮我的能力與所長,雖然依規定65歲就必須從此職務退休,我就只剩下一年多的時間,但是這更給我挑戰的動力,讓我跟時間賽跑、跟自我競爭,能夠創造出自己被利用的最大價值,就是最可貴的人生價值!」

可不是?多少人迷思於薪水、抬頭職稱,工作多年仍不知道自己人生價值在哪裡?或者沉溺於過往輝煌、放不下身段,自怨自唉感嘆懷才不遇?工作,其實是需要階段性的目標規劃,名利之後,還有其他更多元的自我實現的選擇!

自我定位結善緣

訪談中才發現,原來賴正信除了生命線協會之外,還在許多社福公益團體擔任要職,通常所謂有錢人「掛名」、「出錢捐款」其實很容易,要「出力」實在很難有時間,但是他卻是擔負執行任務的部分;就光是台北市生命線協會來說,擔任董監事13年之外,他還報名參加電話協談義工集訓,這課程一上就是一年、不能缺課間斷,結訓通過後,還得擔任電話協談義工每週輪班輪值數小時至少四年,而這還正是他擔任獅王化工與獅王貿易兩家公司總經理職務的期間,對於一個普通上班族來說,每週要固定時間上課不間斷、還要與其他義工配合輪班,就已經有點困難,更何況是大企業的總經理呢?

賴正信輕鬆以對的說:「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時間管理也是職場人很重要的訓練;我既然下定決心要去做,就要排除萬難,把每周四晚上的時間空出來去上課。」人就是決心不夠,才會有藉口或是偷懶,但是當他很堅持的時候,時間的控管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難道不會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時候嗎?「會啊!可是就需要一段時間去調整,當你釋放出這樣的訊息與磁場,自我定位清楚,這種狀況也會逐漸減少。」賴正信表示,這就是他為何能夠身兼數個社福單位團體的原因;他不打小白球、不打牌、很少交際應酬,他讓大家都知道他的時間都被這些社福單位團體剝奪光了,久了,很自然的要打球、打牌或是應酬的,就不會找他,知道找他也沒用、他也真的沒有時間,這樣就不會得罪人;再者,有心致力於公益活動的企業人士,也會接收到他所散發出來的磁場,往後有相關的公益活動或是職務,就會找他。像這次接手龍山寺新成立基金會的執行長,也是這般的因緣,他還說,等明年期滿,也許他的磁場還又會吸引下一個善緣,讓他繼續發揮這半百人生的經歷,再創另一個人生利用價值。

「每個人的興趣與喜好取向都不同,要維持良好人際關係,就要自我定位清楚,有了標準,才能減少人際間的困擾。」賴正信說,不應酬也不代表他就沒有「小團體」,他仍有參與一個團體,各行各業的人士都有,每個月餐聚一次,發表些主題與互動,太太們也另組會,如此也能維持他跟業界間的交際互動。

無私付出沒煩惱

訪談接近尾聲,賴正信還要趕去下一攤,出席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的會議,我還是忍不住好奇的問:「為何對社福工作這麼熱心?又不圖名不圖利?那想要圖什麼?」似乎我問了個傻問題,這位資深大老闆很有禪意的笑了笑:「就圖個沒煩惱!」

哪有可能啊?這麼多瑣碎又吃力不討好的社福工作,應該是煩惱一堆的?

「想賺錢、有所求,才有煩惱;無私、不求回報的付出,只要認真去做就好,再多困難都是修練、也是樂趣,就不是煩惱。」

下一篇
樂在工作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