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思考是成功的原動力
創造個人魅力與影響力
我發現王老師是個善於說故事的高手且妙語如珠,到她演講會場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大爆滿的會場中,開場前可以明顯感受到某些人臭著一張臉、或是並非那麼有意願的前來聆聽這擺明了就是銷售直銷事業理念的演說,可是在她說起一則又一則經驗實務的故事之後,這些人笑臉逐開;而且有意思的是,這些故事雖然都是她經營直銷事業十多年來的個案經驗,但是卻不會感受強烈推銷的壓力,反倒給人一些啟發的想像空間。
例如說起自己的故事,她原本在台東某客運擔任會計,後來考上某家銀行雇員而北上,原本欣喜於自己找到個金飯碗,然而七年之後,某天在辦公室聽到臨座兩位資深的女同事談論著一顆高麗菜,只是熟悉的菜攤給了女同事一顆爛掉菜心、貴了十幾元的高麗菜,兩個女人可以從早上說到下班、要去找菜攤算帳。然後,當她把傳票文件送到已經資歷二十多年的襄理桌上,襄理瞇起老花眼問著她「哪裡要蓋章?」,這已經是每天例行且重複的工作動作。……她突然心驚,自己在這單調封閉的環境工作幾年之後,是否也會像兩位女同事一樣,為了一顆爛掉的高麗菜或是其他小事而談論一整天?自己不高的學歷也沒背景,二十多年之後頂多也爬到襄理職位,「他」豈不是自己的「未來」?
『你是否審視過現在的工作?你可有看到自己的未來?你想要怎樣的未來,就要思考你現在的處境!』所以王老師在拒絕直銷九次之後,決定給自己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機會像小偷,來的時候難以察覺,走的時候你卻損失慘重。』
這,就是王老師說故事的魅力,在不自覺發揮她的影響力!
她淡淡的笑著說:『人生大道理誰不懂?但是人都討厭說教,卻會因為分享故事而感動。』只需要換個角度與方法,善意的出發點一樣,結果卻大不同。『人,往往因為兩件事就決定了一生:「思考的方式」與「解決的方法」,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成功者在問題中找答案
王老師的起?當然也不是這麼順遂,她並沒有因此氣餒,反而想要找出「為何人家做得到?人家成功的因素在哪裡?」而四處向成功的前輩請益。
『想法,也就是正面的思考!』她說,前輩們告訴她,就是因為直銷被誤解、產品好處沒被了解,所以才會被拒絕,不就代表著發展空間還很大?如果用負面的想法來解釋,自然會認為不能做、無法做而放棄,如此也就失去了商機先機。如今已經成功的她,也以同樣的正面思考開發市場、鼓舞夥伴。
她又說了幾個故事:
美國有個聖經銷售冠軍,媒體訪問他銷售成功的秘訣時卻發現,原來這個頂尖業務員竟然是個口吃的大舌頭,這位仁兄回答:『因…為…我…不…厭…其…煩的向人…解說…』而許多客戶實在無法「忍受等他解說過程」,又看他如此努力與誠意,所以他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成交。所以千萬「不要自我設限,不以負面思考打擊自己,要找到方法去克服難題。」
六年前,她獨自一人帶著三個兒子到美國LA唸書,發現住家學校附近都沒有這家直銷公司的會場跟直銷商,她很開心認為這是個可以開發的地方,可是大家都不看好,說她不會英文、人生地不熟、又不像台灣有團隊資源,且美國地區又是採取網際網路的電子商務,她對電腦也一竅不通,總之就是難啊!
可是王老師想了想,以她在台灣的直銷經歷是現成的能力,不試試看太可惜,且商機就是搶先機,不懂英文可以先開發當地華人市場、沒有人脈可以接觸鄰居或是孩子學校的人際再去拓展,不會電腦可以找人教……,她反倒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換個方式就可以解決,「三流業務銷售產品、二流業務銷售專業,一流業務銷售觀念。」就這樣她短短五年拓展了一定規模的組織網,在美國當地年收入超過五十萬美金。
又某次她到英國旅遊,順道接受台灣夥伴的請託去看英國的小妹,這個小妹聽了王老師的故事與成就,不免也對直銷感到好奇。
『老師,我是對XX直銷事業很感興趣啦!』小妹面有難色的說著:『可是,在英國沒有中國人在做XX直銷呢!很難做吧!』
『沒有人做嗎?多好啊!』
小妹不解。
『如果,你週遭的朋友都在做XX,你出門隨便就會碰到XX的直銷商,生活方圓幾百公尺內都是XX的直銷商或是消費者,好不好?』
小妹想了一下:『嗯…好像……那我產品賣給誰?我能推薦誰?』
『那就對啦!那些都是別人的市場;可是當沒有人在做的時候,會是誰的市場呢?』
『啊!……是我的!』小妹頓時眼睛一亮,隨即就有了動力。
『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王老師說,又不是只有直銷才有這樣的問題,哪個行業不會有挫折?哪個業務不是從失敗中獲取成功的經驗?大家都聽過「賣梳子給和尚」、「到非洲賣鞋子」等寓言故事吧?不正就說明了如果想法不夠正面、觀念無法改變,在哪個行業都難有成就。
成功者在問題中找答案,失敗者才會在答案中找問題!
決定生命品質的一二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在某篇文章寫道「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占了決大部份,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辛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的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他說,「生命已經夠苦了, 如果把幾年的不如意事總和起來,一定會使我們舉步惟艱,生活與感情陷入苦境,有時是無可奈何的,但是如果連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討苦吃,苦上加苦了。」而他在閱讀許多大人物的傳記發現: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難的,但是使他深受感動的是他們面對苦難時的堅持、樂觀、與勇氣。所以張忠謀以這篇文章來闡述:
原來如意或不如意,並不是決定人生的際遇,而是取決於思想的瞬間。
原來,決定生命品質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再容易做的行業還是有人無法做、有人失敗;再困難的工作,還是有人做、有人成功;生命難過天天過,只是有人樂觀過、有人悲觀過、有人乾脆放棄都不過!事業也好、人生也罷,正面的思考才是成功的原動力,學習面對與解決才能成就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