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憂慮


昨天的煩惱 + 昨天的困擾 + 今天的問題 = 最大的障礙

如何做決定:用一張紙,畫一條線。一部份是正面理由,另一部份是反面理由。

下面的話可以當作你我的座右銘:

祈求上帝賜予我平靜的心,接受不可改變的的事。給我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並賜予我,分辨此二者的智慧。

克服憂慮的準則

活在今天的方格中。不要擔心未來。
問你自己:
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
準備接受最壞的狀況。
設法改善最壞的狀況。
提醒自己,憂慮會嚴重危害你的健康。
分析憂慮基本技巧

世上半數的煩惱,來自於人們在擁有足夠的知識前,即試圖做出決定。

收集事實。
仔細衡量事實後,做出決定。
一旦做出決定,立即行動。
執行決定的忙碌,將使你無暇焦慮。

不論任何人擔憂任何問題時,都可以寫下下列四個問題的答案:

問題是什麼?
問題的原因有那些?
有那幾項可能解決的方法?
最好解決辦法是什麼?
消除憂慮習慣的原則

保持忙碌。憂慮最佳療法是採取行動。

不要為小事煩惱。
用機率來排除你的憂慮。請自問:「這件事發生的機率有多少?」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如果你發現情況不是你能力所能改變的,請告訴自己:「事必如此,絕無他途。」
為憂慮定下一個「停損點」。判斷一下這件事值得付出多少憂慮,然後拒絕做任何讓步。
不要憂慮過去的事。
如何有快樂的心情

七種培養態度的方法,能為你帶來快樂的心情

讓心中充滿平安、勇氣、健康與希望的思想。
不要對敵人心存報復,因為受害最深的將是我們自己。
千萬不要在我們不喜歡的人身上,多浪費一分鐘。

預期人們都不知感恩。
不期望他人感恩─只為施予的快樂而付出。
感恩是需要培養的美德。
盤算你所得到的恩寵,而不是你的煩惱。
不要模仿他人,認清自己並做你自己。
無知的人才會嫉妒,而模仿無異於自殺。

設法從失敗中獲益。
忘掉自己的不快。設法為他人創造喜悅。
善待他人時,也正是對自己最好的時刻。

如何避免擔憂批評

不合理的批評往往是掩飾了的讚美。因為你已引起別人的忌妒與眼紅。

凡事盡力而為,然後撐起傘,避開非難之雨。

記錄自己做過的蠢事,並提出自我批評。

常保精力旺盛的六種方法

不要等到累了才休息。
學習在工作中放鬆自己。
學習在家中放鬆自己。
培養四項良好的工作習慣:
除了立即要辦之事,其他東西都不要留在桌面上。
按事情的輕重緩急依次處理。
碰到問題,若有足夠事實,應即時即地解決,切勿拖延決定。
學習組織事情,做好授權與監督。
滿懷熱忱的工作,最能預防疲倦與煩惱。
提醒自己,沒有人因缺乏睡眠而死,造成傷害的,是對失眠的恐懼,而非失眠本身。
~摘自卡內基之「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

增加領導者運用功利權力的策略

培養專門知識,追求權力地位晉升的機會。
累積資訊和消息來源,降低標準以親近追隨者。
將政策和過程簡單化,以創造隨者與領導者之間潛在的功利或權力關係,或讓追隨者能以更低的代價與領導者發展功能性的關係。
領導十原則

說服力:說明「為什麼」以及「如何」。
耐性:在暫時的障礙與阻力下,仍要保持前瞻性,堅守目標。
風度:面對追隨者弱點,應以委婉態度處理。
可塑性:對追隨者所表達的不同意見、判斷和經歷,應予肯定。
接納:不遽下判斷,應有置疑的雅量。
仁慈:敏銳、關愛、體貼,記住雙方關係中的小細節。
心胸開明:探索追隨者的真正潛能,尊重其現況。
溫和的指責:諒解追隨者錯誤和他調整步伐的時間,讓隨者願意冒風險。
一致性:價值標準、行為規範須一致。
正直:追求一致性的過程中,經常檢討自己的用心。
發揮影響力三十法

以身作則

避免口出不禮貌或負氣的話,尤其是在受到刺激或疲憊不堪時。
培養對他人的耐性。
對事不對人。
提供不具名的服務。
選擇主動的做法。
信守承諾。
著重在影響範圍。
關懷他人。
了解並關懷別人

相信別人。
先了解別人,再求讓人了解。
獎勵公開,誠實的意見或質疑。
給予諒解的回答。有三項效果:更了解他人感受與問題癥結、為自己增添勇氣與獨立成熟、建立彼此信念。
被冒犯時,主動澄清。
向他人敘述被冒犯時的心情,而不是妄加評斷或在他人身上貼標籤,這樣可保全他人自尊,也可使他在不受威脅情況下回應與學習。

坦承錯誤,道歉並要求寬恕。
不做無謂的爭議。不回答有爭議或不負責任的指控,讓事情煙消雲散。
一對一的家庭關係。
重新拾取雙方的共同承諾。
先感受對方的影響力。
當別人認為你真心關心他,並了解他的特殊問題與感受時,他會認為他已影響到你,而且會開放自己。

接受他人與現狀。
適時的指導

在準備講詞前先做好心理準備。先振作,把最好的一面拿出來,會使你去除疲倦。
避免爭辯或逃避─在異中求同。
掌握機會教育的時機。
他人未受威脅時。
當你不生氣或沮喪時。
當他人需要支持與幫助時。
在限制、規則、期望與結果上獲致協議。
別放棄、別屈服。否則便採取最無阻力的方式─在意時屈服,不在意時放棄。
幫助在十字路口徬徨的人。
動之以情、說之以理。
有效授權。可分三層次:一、達成最初協議。二、支援被授權者。三、責任分擔。
讓他人參與有意義的計劃。
自然收穫法則。
讓結果教導出負責任的行為。
克服三大常犯的錯誤

在了解之前,急於提出建議。
應認同他人感情。了解他人,也讓人了解。

在未改變行為或態度之前,就想要建立或重建關係。
應表現一致和真誠。

我們以為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足夠了,不再需要公開教導他人。
應教導並談論方向、任務、角色、目標、守則和標準。

~摘自天下文化之「原則領導」(與領導有約)

下一篇
做自己的天使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