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緣差
2024-09-23
我覺得我長輩和晚輩緣都還不錯,不知道為什麼跟我差不多年齡的朋友同事都不太喜歡我?
仔細想想我的求學歷程念的幾乎都是女校,通常我蠻快就會有朋友,但好像所有當時的好朋友畢業之後都不會聯絡、逐漸的漸行漸遠,彼此聊天覺得話題對不到,或約了一、二次時間湊不上,就漸漸沒有交集了;我原本以為這樣很正常,但最近在職場上聽到別人經驗分享才知道原來自己沒有什麼朋友是人緣很差的。
然後開始回顧自己在職場上這七、八年換過兩三份工作,我才發現我同年齡的人緣真的很不好,也不是都是同事的問題,我感覺好同事還是有的,大家也會私下往來、去聚餐什麼的,但是好像大家的交情只停留在某一個水平,只有”大家”一起的時候才比較好,如果只剩下我和少數一兩個同事在同一個空間,空氣中就會有種奇怪的尷尬感。
自從發現了這件事之後,我有努力想檢討我有什麼毛病,我想過是不是我比較被動、內向,但只要別人主動跟我講話,我都很盡量的熱情回覆,也想過是不是我會不自覺的講話惹到人但我自己不知道,也想過還是相反?因為我太害怕得罪人了(以前曾得罪同學被排擠),所以講話總是只敢說一些很一般的話題?不知道老師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發現我自己的缺點?是我讓人不太舒服嗎?為什麼總是沒有長久的朋友?
而如果不是同年齡層就沒有這個問題了,通常我的上司都蠻喜歡我的(不管男生女生),小孩子通常也蠻喜歡我的,但也衍伸出其他問題,就是像我的同事可能就會有一些閒言閒語,說我是因為長得好看才會被喜歡,我聽了很受傷其實,我明明是很認真在工作的,而聽了這些話心裡有疙瘩,感覺就更難融入同事了。
我也看過一些書知道要做自己、不要怕被討厭、不要那麼在意,但是說都很簡單,我越想不要去在意,心理就越在意,學生時代就已經沒有什麼朋友,現在也沒有朋友,晚上都會夢到在職場被忽視之類的噩夢,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茉莉妳好:
收到妳的來信,真的感受到妳在人際關係與職場環境中的挫折與焦慮,也看見當心中產生自我懷疑、內在又缺乏安全感的狀態會讓人什麼都做不了,只能不斷在心中累積不安。
但,雖然現在內心有如此多的焦急疑慮,我還是想先給妳一個大大的肯定:當妳開始思考自己在人際上是否確實有所限制、又能如何做出改變時,就表示妳正開始走上自我覺察和成長的旅程,只是這一步似乎還不知道從何開始、又可以走向何方?
我看見妳現在面臨的處境彷彿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且互為因果的過程,當我們不瞭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不清楚自己有何優點又難以自我肯定時,我們就會害怕在人際關係中被他人質疑、或不被他人喜歡,就像妳開始懷疑自己沒有夠多的朋友是不是錯的?好像有了夠多、夠久的友誼,我就能肯定自己沒有做錯什麼、能對自己的存在是正確而良好的感到寬心。當然,這並不是表示我們不需要真正的好朋友,建立友誼仍然是我們身而為人的重要需求,但若過於擔憂難以獲得、或十分渴望得到他人喜歡,可能反而會阻礙妳,讓妳採取保守謹慎的態度應對、更加不敢放鬆做自己。我也有讀到妳提及過往被排擠的經驗,不知道這件事是否也讓妳更加裹足不前呢?
若妳同意現狀可能如此,以下有幾個可以思考與嘗試的方向,想回饋給試著想釐清自我狀態的妳:
一、關於過往經驗:整理過往的負向經驗,並理解我們心裡真正害怕的情況為何是非常重要的,也許可以先自問:我過去的人際經驗帶給我怎樣的感受?在過去人際的挫折或負向經驗中,我發現自己害怕或想迴避的會是什麼?我又是用什麼方式應對這些可能會碰觸到內心恐懼的情境?這樣的方式是否是適應性的、或反而讓我陷入困境?妳想改變它嗎?
二、關於自我瞭解:嘗試客觀評量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樣貌,是否真的如此負面?還是妳也有許多被自己忽略遺忘的長處與優點?這邊提供一個好用的自我覺察工具叫「周哈里窗」。當妳能由目前身邊較親近的親友開始多收集關於自我特質的『開放我』:即他人眼中的妳、且妳自己也知道的部分;或『盲目我』:他人知道、但我可能沒意識到的自我特質,也許就能描繪在人際中自己整體的樣貌並找到優點。當然,具體化『隱藏我』:也就是我自己內心知道自己的樣子、且能肯定自己的部分,與找尋『未知我』:我想嘗試著發展或成為的樣貌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多增加自我理解與覺察後,妳會較能降低焦慮、客觀看待並發現更多自己想努力的方向。
三、運用測驗、興趣目標與自我肯定日記邁出改變的步伐:
1.運用人際測驗自我理解:若妳仍想進一步嘗試自我覺察,也許妳可以運用相關的心理測驗來幫助具體釐清自我狀態。讀完妳的描述後,我猜想妳是否在人際中是個較常順從別人、遵循命令且態度認真的人,因此才能被上司喜歡;但這種認真也反映在怕自己相較之下表現得不夠好、怕尷尬的心情中,若在一個較為未知、沒有規則可循的狀況中,妳會容易手足無措。在心理學的溝通分析理論中,此傾向的人格特質被稱為順從兒童(Adapted Child,AC),若較習慣使用此狀態在人際互動中,妳會懂得遵守規則但卻不習慣自主和主動,若妳對此測驗有興趣,可搜尋PAC測驗或運用諮商資源與心理師討論如何進一步施測。
2.興趣尋找與目標擬訂:如果妳也覺得順從、謹慎真的是自己身上常有的態度,那麼可能妳會不太習慣在人際或其他環境中展露自己主動、自發或具創意的一面,若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工作以外的興趣(如較能激發創意的藝術類、或需挑戰自我的運動類活動)來熟悉此狀態、打破不安與自我保護的心理習慣,並從中擬訂階段性目標,也許能夠逐步增加對自我的信心。
3.撰寫自我肯定日記:當找到一些自我肯定的方式後,若妳開始想試著於職場或關係中展露部分自我、但仍有些害怕時,建議可於每次嘗試後撰寫自我肯定日記:除了記錄下當天發生的狀況及自我的心情以外,我們還需要找出自己這次確實做出的不同改變與用心之處(不論結果是好是壞),也看見在過程中自己不再與過去相同的地方,想想妳會如何稱讚自己、親友又會如何稱讚妳?確實地把這些對改變的觀察與肯定收在心裡。
當我們能增加自我肯定、降低自我批評,相信真實自我時,或許才能坦然接受他人對自己的喜歡或不喜歡,因為我們已經先接納了自己。
最後,想建議茉莉能多加運用身邊的正向支持資源:如近期政府開辦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或生命線都是非常好的諮商與諮詢管道;如果在嘗試的過程中仍有許多情緒壓力與盲點需要找人傾談,非常歡迎妳來電生命線,讓我們陪妳一起整理盲點並跨越難關。祝福如此認真且用心思考的妳,未來能找到最合適的自我接納與人際平衡之道!
相關文章
我沒有裝病
宅宅悲歌
母胎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