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網路時代下的危險人際關係
2016/05/18
你在臉書按了多少個讚?你有多少好友的連結?你親眼看過這些人的比例有多少?這是一個迅速認識別人的時代,但也可能是一個迅速迷失自己的年代。你可以有好多的讚和更多的連結,但你不一定有相同數量的真心知己;你可以稱呼自己為任何的代號,但別人不一定知道你是誰。不!或許在網路的匿名性下,你可能有些時候,也幾乎快忘了自己是誰!網路時代讓人際關係的面貌變得弔詭,一面是訊息和需求的快速傳遞,快速滿足,當然也可能快速地被拒絕;而另一面,這些快速的過程,有多少是真心,多少是假意,多少是面具下的自己,又多少是跟你玩遊戲的別人?
網路匿名性的增加,讓佛洛依德所謂的本我需求,無視道德超我的存在,肆無忌憚地展現,再加上以合理化(「反正別人也如此」)做為自我防衛機轉,人與人之間的言論變得大鳴大放。你可以在別人的事件上,「真實地」發表你的感言,也可以選擇「虛假地」給予受傷的人「立即性但又短暫」的安慰;當然,你更可以「假裝忽略」別人的感受,以「言論自由」和「正義使者」為名,徹底的扒開別人的傷口,爽一下自己的內在憤怒。網路下人與人之間,到底是變近了?還是更遠了?我也不確定。打字越快,人與人的連結越快,但好像人與人的斷絕也更快;打字越快,抒發情緒的管道越快速和直接,但處理人際關係的理智功能卻出現退化;打字越快,滿足人際需求的時效性越好,但人際關係的深入了解與彼此珍惜,似乎變淡了。
網路上,同儕群眾力量的不理性漫延,是匿名性帶來相當可怕的代價。第一個人罵了一句髒話,第一個人的朋友便可以有理由罵第二句髒話,第一個人的朋友的朋友更像結蜘蛛網似的,讓髒話漫延開來。網路讓人與人之間的彼此打氣和安慰,變得如此容易,但這些打氣和安慰也變得如此廉價;人際之間的宣洩負面情緒如此輕易與從眾,但也變得恐怖與不理性。如果真實人際關係的維持,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同理心,那麼同理心的逐漸消失,勢必也是網路時代中,人類要面臨的共業。
危險,是因為我們再也無法判斷,人際之間的語言,在網路上是真是假?一半真一半假?危險,是因為我們不免迷失在網路世界的人群之中,無法在情緒化之下做出理智的抉擇,甚至允許自己用無限上綱的方式跟別人建立關係。網路時代的人們與自己,是真實?虛偽?也許永遠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