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衝突中的自我成長


你一定曾在許多的坊間書籍中,看到一堆教你「如何處理」人際衝突的「方法書」,這些書總是在告訴我們,要把人際關係處理得圓滿與雙贏;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人際關係的衝突本來就是可以存在的」!我們不該只聚焦在人際衝突如何圓滿解決,另一個角度--「如何自人際關係中自我成長」也是重要的思考議題。

有一句俚語是這麼說的:「說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想一想這句話的深層意涵,是不是代表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可以藉此看清楚自己的樣貌。舉例來說,「我很討厭現代年輕人在穿著上太曝露」,是否反映一件事--「我對穿著的觀念與年輕人不同」,甚至可以說「我對穿著的價值觀是保守的」。如果你同意這種「相對」的觀點,下次當朋友批評你「穿著太保守時」,你便可以告訴他--「是你的穿著太曝露」。

所以,人際關係其實是一個相對的觀點,用一個比較譬喻的說法,對方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在他的行為中看見自己如何回應的模式;相對地,我們也是對方的一面鏡子,他可以在我們的行為中看見自己對待別人的樣子。這種互為鏡子的概念,其實正是人際關係的本質,以鏡子為譬喻,第一個角度,我們所看到對方的樣子,其實只是我們在自己「設定好的鏡子」中去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對方樣貌,我們對對方行為的解讀,其實都帶有自己早已存在的偏見;第二個角度,我們把對方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在他的行為中,反思自己的點點滴滴。如此一來,人際衝突不再只是急著處理和解決的燙手山芋,而是一個藉由他人看到自己風格的成長契機。想像一個畫面,一個母親,正與孩子嚴重爭執,突然,母親靜下來,凝視孩子,閃過一個成長契機--「我的孩子為何要跟我嗆聲?是否反映我有一些觀念跟他不同?是否我有一些價值觀很難鬆動?是否我某些信念也跟孩子一樣執意?」--於是,母親把孩子與彼此衝突的片刻當成一面鏡子,在鏡子中看見自己的無理與僵化,也開始願意去彈性鬆動間持的信念,創造了一個自我認識的機會,以及增加了雙方開啟不同方式的溝通習慣。

凝視你的週遭人物,誰是你衝突的主要困境?記得!把他當自己的一面鏡子,在他的鏡子和你們關係的鏡子中,看見自己的樣子,即使是未曾發現的自己。

下一篇
在紛擾人群中學習照顧自己- 社交衝突中的自我關照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