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祈禱」正向處理壓力,贏得致勝一球
2022-09-19
溝通是一種技能(Skill),不是知識。
李佳璇(高爾夫運動員、和平高中三年級)
我是十歲(二○一五年)開始打高爾夫,起初跟著媽媽朋友的兩個孩子一起學,慢慢發現自己很喜歡這項運動。
二○二○年,是我打球五年以來收穫最豐碩的一年。這一年,也是我大幅成長與蛻變的一年──我考上台北市的高爾夫重點發展學校和平高中;在兩場職業賽都晉級決賽;我的身高也長到一百七十公分;更重要的是,媽媽幫我報名參加卡內基訓練,讓我信心十足,走出封閉的生活圈,世界也跟著改變。
我個性比較慢熟,不容易跟陌生人打成一片。有一天,媽媽說幫我報名「卡內基」,我原本以為卡內基也是「補習班」,討厭補習的我因此非常抗拒,甚至為了逃避上課,還曾經裝病,後來是被硬拖著來上課。不過,真正接觸後,我對於卡內基完全改觀。
學到更多表達方法,建立了自信
原本我從小說話有點「白目」,不是說錯話,就是在不適當的時機說話,常受到長輩的責備,而不敢講話、也更沒自信。之後因為自學的關係比較少上學,就算到了學校,也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畫畫圖、做自己的事,甚至有的同學還不知道我名字,更談不上聊天。
但是到了卡內基訓練非常有趣,每一講我都很喜歡。上課也沒有壓力,感覺是跟年齡相近的同學一起玩,是個可以抒發壓力的地方。另外,卡內基的老師鼓勵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就算講錯也沒關係,老師會教你可以怎麼說。從第一個班開始不敢講話,就算別人主動找我聊天,我也是講兩三句就講不下去,但是到了後來我不但敢發言、表達,和別人的溝通進步了,也立了自信。
尤其我經常因為比賽必須請假,所以一直換班,跟很多不同的人分享,這反而成為很好的體驗與學習。像是課程結束時,我認識了更多同學。現在除了會主動找人聊天,也知道怎麼鼓勵自己、鼓勵別人。我發現鼓勵別人的同時,也鼓勵了自己;如果缺的點是一樣的,我們可以一起學習,如果我不缺但是別人缺的點,我就更能看清楚自己、認識自己。另外一個收穫就是,我還在學校交了很多朋友,可以跟不常見面的朋友們打成一片。
因為溝通技巧的進步,我和爸媽的相處也因此改善很多。尤其上了國中,參加比賽的次數更加頻繁,媽媽在賽後都會提出很多意見,帶給我很大壓力,甚至我當下會覺得媽媽只重視結果,不想知道我的努力過程,常常兩人一言不和就吵起來。
在卡內基學到「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的技巧後,我開始能站在媽媽的立場去想事情,去思考媽媽是因為關心我,只是心急,才會口氣比較不好,或有時候她覺得我年紀還小,因為擔心才會多說幾句。現在只要我們母女意見不同時,我都會主動運用我在卡內基學習的技巧,先請媽媽冷靜,再慢慢解釋,改善彼此關係。
跟爸爸之間的相處也是。以前我們一吵架還會冷戰好幾天不講話。我爸爸不太會讚美別人,或只是要求而很少鼓勵。如果我球打得好,爸爸會認為是應該的;有時候我都已經破紀錄了,爸爸還是會說:「你應該可以更好。」無論我怎麼做,不管我多努力,永遠達不到他的要求。我總覺得這很不公平,爸爸沒有讚美我或肯定就算了,還要挨罵。
爸爸的態度,讓我常感到挫折與壓力,變得越來越負面思考,有時甚至影響自己練習與比賽的心情。直到我在卡內基學到「換位思考」,轉換自己的想法,不再將爸爸說的話視為挫折或打擊,也比較不會抱怨。如果我表現好,爸爸罵我,我就以他講的話為努力的目標繼續去做;如果我表現不好,也不會怪爸爸一直念,會先檢討為什麼自己表現不好,努力改進。
正向處理壓力,打好每一球
除了這些,卡內基訓練對我的幫助,還延伸到球場上的表現。
因為十多歲就開始打球,我對比賽比較沒有想法,只想用最快的方法完成每個步驟,趕快比賽完就好,不會去想要如何打好每一桿,也不曾仔細思考怎樣可以減少桿數。媽媽還因此覺得我沒有專心比賽。
簡單說,以前的我像是憑感覺打球,只希望在比賽中得獎,沒有思考過如何才能達成目標。現在我了解過程的重要性,因此會思考比賽的策略或戰術,思考每一桿之間如何相互配合,更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決定怎麼處理當下那一球。
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有一場比賽到了最後一桿時,我和另一位選手平桿,接下來這一球將決定勝負。當時我壓力大到連手都在抖,如果是以前,我可能會因為擔心、憂慮,被雜念干擾而無法專注心力在當下(這一球),在心理上就先放棄了。但那時候我已經學會卡內基訓練中,正向處理壓力原則裡面的「祈禱」,我祈禱這球揮出去結果是好的,我只要專注把自己的事做好,剩下的就交給球自己飛。我揮桿出球,球進了!最終,我贏得了那場比賽。
以往我在賽前準備不會訂目標,也沒有太大熱忱,打就對了。所以比賽過程也往往容易放棄、不想堅持,(桿數)爆掉就爆掉,放著連續爆好幾洞。現在比較知道在這場比賽我該做到什麼,就算表現不理想也會想辦法補救,不再因為有幾桿打得不好就直接放棄。
甚至遇到壓力時很容易選擇逃避或放棄,不想面對,但是受過卡內基訓練後,現在知道如何正向面對壓力,例如換一種方式去嘗試、解決壓力。
比如說,我有時會因為練球太頻繁而休息一、兩天沒練,會突然失去手感。過去遇到這種情形時,我會很心慌,現在就能冷靜面對。先喘口氣、休息一下,找出之前練習或比賽的影片、照片,比較看看是哪裡出問題。有時候則尋求教練的協助。
卡內基訓練真的對我幫助很大,我變得敢跟人溝通,不再像以前一樣躲藏逃避;有能力面對壓力,也可以找到處理方法。除了比賽,在朋友、同儕上也用得到。以前遇到同儕比我厲害一點時我會有壓力,很容易有放棄的念頭,「算了,比別人爛就比別人爛」、「別人都比我厲害」、「我最爛」。現在就算別人比我厲害,我也可以正面看待,把對方當成目標。
發揮溝通力和領導力,幫助自己和別人
對每一位運動員而言,學習過程中的教練,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與教練彼此磨合,也是一大課題。每個教練都不一樣,教的動作或觀點不一樣,教法也不盡相同。
我曾經遇上我不太能理解,或有時教練講得太深奧,我沒辦法吸收,也不敢反映,加上沒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做就對了,難免會做得心不甘、情不願。
但是,卡內基中有一點「聽取別人的建議」,便對我幫助很大。現在我會說出自己的想法,跟教練討論出更好的方式,去做到教練的要求。這幫助我更細膩思考,希望能成功轉型為智慧球手。
與教練的溝通順暢、互動良好,讓我更願意表達疑惑,解決問題。而且從數據上來看,我的訓練效果與比賽成績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從以前動輒八十桿以上,現在穩定在七十幾桿左右。而且上高中後,我花在課業的時間變多,練球的時間變少,成績反而明顯進步,還拿到美國大學近全額獎學金。可見心態對了,效果也會更好。
除了讓自己進步,我也努力實踐卡內基的「領導力」。高爾夫跟其他運動如足球、籃球不同的是,它屬於個人項目,而不是團隊比賽。領導力的實踐,我通常用在學妹不懂、求助時幫助她們。方法有點類似卡內基的小組討論:老師先丟問題出來,小組去討論,聽每個人的想法,最後再告訴老師答案。學妹問問題,我會請她先思考,再陪她一起討論、找出答案。
身為一位運動員,每一場比賽背後,都是有過人的堅持與持續力:每天都要比別人早起練習,比賽時更是凌晨三點就得起床;別人出去玩、打電動,你要練球;沒辦法也沒時間享受一般人的休閒活動……
面對這樣的生活,我也曾經覺得很辛苦,但現在我能從練球中找到單純的快樂,更有目標,也對自己成為一名高爾夫運動員更有熱忱。要放棄很容易,只要一句話就可以;但堅持下去要很久,而且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以及對自己喜愛、在乎的事有熱情。
而我自己的這些改變,要最感謝就是媽媽,有她幫忙打理、規劃,我才得以心無旁騖的打球;也謝謝她幫我報名卡內基訓練,不只讓我學會溝通技巧,建立自信,更能享受打球的樂趣……而且有能力分享自己的經驗,以正向的方式幫助更多身邊的人!
本文經讀書共和國授權節錄自發光體出版<活用卡內基訓練,帶出快樂成功的孩子>
相關文章
有效溝通要靠練習
可以不轟轟烈烈,但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你是在生活,還是在湊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