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能可貴


雖難,但仍使之能成。
美國南卡羅萊那州的動物收容中心有一隻來自非洲的大象Bubble,幼年時因父母被盜獵人所殺而成為孤兒,被送來收容中心的時候,與3歲的黑狗Bella成為好友,整天形影不離,Bella最喜歡從Bubble的頭上跳入河中玩水,在所有人的眼中,牠們是令人感動的友誼象徵,真是「難能可貴」。

何以Bubble與Bella的友情難能可貴?

在我們的基本假設中,友情通常存在於同類生物之中,不同物種產生友誼的機會不高,何況一來自於非洲,一原生於美國。首先要克服地理上的分隔,雖其機緣是Bubble的不幸,但這也是不易之事;再者,Bubble及Bella相遇於幼年,兩者都愛玩,也都尚未產生堅固的物種自我認知,Bubblle因失去家人空虛,Bella的出現恰是時候。

所以,「難能可貴」我們不妨將之看成「難能」才更可貴;就是因為相似的事件不易發生,「難能」卻「能能」,超出一般人的想像,所以令人感動。

「難能可貴」也可以看成,「難」卻『「能」能』所以可貴,此處強調的是「能」能。「難」是形容詞,是現況描述、或是事件的預估發生率,第一個「能」是動詞,指的是付出行動,第二個「能」是名詞,指的是行動後的結果。由現況不佳、發生率偏低的起點,走向我們期待良好結果,這決定於過程是如何處理的,也就是第一個「能」字的運作了。

什麼事最難?這恐怕會有許多討論,但是「自覺」很難、「認錯」也很難,相信許多人會認同。記得曾在校務會議與同仁們分享了論語中子貢對自覺犯錯及改錯的看法,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當時想表示的重點是,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要有如子貢般的胸襟,以行動向學生示範「知錯改錯」,引導同學們日後也能勇於認錯,如今想來,應該更要強調的是「自我察覺力」及「勤於修身」。

我熟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句子,但沒有深入思考「修身」的內涵,修身不只是經由認知學習來了解道理,也不只是經由掃灑應對來砥礪自己,更重要的是無條件的反躬自省,並依自省結果來及時修正行為及認知。修身排在最前面,表示這是最基本的功夫,是平天下的基礎,是永遠都要努力的工作。

自我覺察力是比修身更根本的功夫,其基礎是無條件的反躬自省,「無條件」是排除了自我的執?,是成熟人格的最高境界,去除了自我的覺察,就好比是沒有波紋的湖水,可以映照所有的外境。

如果我們能經常的覺察到自已有應修正之處,並且實實在在的一一改正,那就真是「難能可貴」了。

下一篇
空間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