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的同情心


媒體報導:ㄧ對小兄妹跟著爸媽住在廢棄豬舍,一家靠低收入戶補助過日子;房東自己也是甘苦人,但不忍心看他們挨餓受苦,才用回收鐵片在自家廢棄豬舍隔出房間免費供他們住,但屋頂破洞沒錢修補,一下雨房子就會漏水、棉被會濕會冷,又老舊電線也無法負荷增掛。所以小兄妹平常就靠著一盞微弱的日光燈寫作業,他的兒童節心願很平凡:只想要有一盞很亮很亮的燈。

但沒兩天,我卻又看到另ㄧ則新聞,有個年輕媽媽沒錢給襁褓中的孩子買奶粉,跟記者說他跟老公都沒工作,租的房屋老舊也漏水,希望有好心人幫他們修房子、也幫幫他們別讓孩子挨餓。當時我正在接聽電話,並沒有把新聞看得很仔細,但我卻不由自主的將此與之前的事件做了連結,當時腦海冒出的反應是,記者濫用了同情心,當事人也濫用了同情心,不然「怎會有人要求別人幫忙修房子呢?」隔天我才想起這則新聞,再去搜尋卻不見了(也可能是我沒搜尋到正確的關鍵字)。

小兄妹希望ㄧ盞很亮的燈,卻得到更多實質的捐助,所以有人就可能「覺得也能得到相同的善助」,這心態就是可議的!

再者,年輕媽媽是租屋,房屋需要修繕也是找房東,怎會透過媒體直接表達請求善心人幫忙修繕?這又是令人不解的。

還有,小兄妹的「母親左眼失明,在理髮店幫人洗頭,每天只能賺100多元;父親長期失業,最近才找到菜車司機的工作。」對照這位年輕媽媽,夫妻倆人都沒工作,就要別人幫助他們?沒經濟能力卻又不節育?

而報導的記者是否有查證過這年輕媽媽是否「值得」或「真的」需要廣大社會的幫助呢?

假設我的「假設」都是正確的,那麼他們就是濫用了社會的同情心!

有朋友曾經被手抱嬰兒的媽媽騙了1千元的奶粉錢,後來發現,好幾個鄰居在那附近都上當過;也曾有朋友在火車站,被七八十歲的老人家騙取車票錢;而利用殘障或幼童乞討、卻開著進口名車接送的,也早就不是新聞。施比受更有福,但施若被騙就很不服了!況且,自己「濫用同情心」也會助長更多的「騙取濫用同情心」。

最後跟大家分享ㄧ則廣告。

這是一則泰國的公益廣告,其中有ㄧ段:街角ㄧ對母女跪坐地上乞討,男主角每天經過時,都會把當天皮包內剩餘的鈔票,全數塞進小女生的乞討杯子中(相對的畫面是,對面商店的老闆搖頭、嗤之以鼻),重複ㄧ段時日之後,有一天,小女生不見了,只有媽媽ㄧ人在原地對著男主角笑著,男主角百思不解的轉頭,卻看見穿著學生制服的小女生從街道的另一頭微笑著跳著走過來(商店老闆不可置信的取下眼鏡看著這一幕)………………

兩個乞討杯,卻只塞小女兒的那個杯,貧困的母親是否也意識到男主角的用心?

教育是貧困者的大翻身的機會、也是拯救貧困的最後ㄧ道防線,給予經濟上的資助或工作機會,都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惟有「教育」才能真正知道、學習到與「釣魚」相關的各種技巧。

所以,以後碰到缺奶粉錢的媽媽、沒車票的阿公等等的人,就把他們交給警察處理吧!若屬實,警察可以協助通報社會局等相關單位處理,反之,還能抓壞人。不如善用我們小小的資源、滿滿的同情心,給更多貧困的孩子大大的未來才真的福氣呢!

下一篇
女人怕老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