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


那天,吃著晚餐時,老公看了看因為參加活動而不在家的兩個兒子空位,突然有感而發的說笑著:『我要對你更好一點了,免得老了沒人理我。』

我笑了。

向來含蓄、傳統保守又有點不善於表達情感的老公,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似乎感嘆著「空巢期」的提早到來,也多少流露出對老婆老來伴的情感、以及與孩子們不夠親密的遺憾。

這一年來,家中的互動「生態」的確起了滿大的變化;這個暑假更是明顯。

老公跟我都是注重家庭關係的人,而公婆住在新竹、我娘家在高雄,因此,過去每兩週,我們一定全家回到新竹鄉下陪陪公婆、每年寒暑假也會安排一兩次回高雄看看。可是隨著兩個兒子陸續上了高中高工,這些固定的步調,就逐漸改變。

大兒子在去年考完基測後、趁難得輕鬆的暑假,就去了澳洲自助旅行兩週,並且幫自己安排了很多的活動與學習課程;高一的生活更是活躍,與女校聯誼、參訪活動、社團活動、志工服務…..都要佔掉原本我們所設定的「周末日家庭時間」,所以,我們回新竹鄉下的次數就逐漸減少,從每兩週一次,慢慢的拉長到每三週一次、甚或一個多月才回去一次。

老公開始不高興,對著大兒子質疑:『活動那麼多,都不用唸書嗎?』、『這些活動是非參加不可嗎?』、『我們現在都要配合你的時間決定家庭活動,全家你最大牌……』,諸如此類的對話,讓原本因工作忙碌、與兒子並不算親密的老公,跟大兒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緊繃。幸好,向來乖巧的大兒子並沒有回嘴(仍保有點傳統權威特質的老公也不容他頂嘴),而我也主動出面潤滑,一方面支持兒子的自主安排、另一方面跟老公溝通,協調出時間分配的平衡點。

小兒子今年五月考完基測之後,也開始有了活動安排,使得我們不僅回婆家的頻率變得更少,這個暑假也沒時間安排回高雄娘家,就連往常所堅持的「全家大小回家同桌吃晚餐」的規矩,也被打破了;晚餐餐桌上,經常就只剩下我們兩個人大眼瞪小眼的、吃著簡單的兩菜一湯,或是昨日的剩菜剩飯。

『現在才知道啊?以後只有我會在你身邊了啦,』我笑著回老公說:『這是我們老來每天要過的日子,你最好慢慢習慣!』
『你當然不擔心啊,兒子對你比較好。』老公有點吃味的酸著。
『那你自己要檢討了,為什麼兒子都怕你?不跟你互動啊!』

我知道也無法苛責老公,他平日工作繁忙,累得半死回家就只想休息,跟孩子相處的時間、談心的時間真的很少,這也是大多數傳統男性的「嚴父」角色。然而,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觀念與作法都會受到影響而延續;且現今更多的雙薪家庭,父母雙方都可能跟孩子的互動更少、亦或是以經濟替代情感交流的補償,那麼將來,孩子也很容易就比照辦理了。

養兒防老的觀念真的已經不復存在了吧?或許定義也該重新詮釋了吧?四、五年級生的我們,或許對父母都還有著奉養的傳統觀念,但對下一代的寄望,已經跟上一代不同了,也無法相同了:我們的自我要求會更多、對老年生活的規劃與保障會更周全,能給孩子的協助也相對有能力;有朋友就曾笑著說過,只要自己的孩子不要成為「啃老族」,他就覺得阿彌佗佛了。

也許我們要提早的做好心理準備,放手讓孩子自主的去飛吧!提早做好規劃,不會成為孩子的負擔、也讓自己年老的時候能夠保有經濟優勢與尊嚴吧!更重要的是,現在就該多培養情感的互動,對我們而言,「養兒防老」的精隨應該是親情上所獲得的溫暖滿足、並能延續下去。

時代,真的不同了!

下一篇
愛自己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