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
2011/05/17
母親因病去世已經六年了,但今年的母親節我卻特別特別的思念她。也許是因為這半年多來,面對自己兩個青春期孩子的教養問題,讓我不斷想起「當年的她如何教育著當年的我」,然後帶著感恩、遺憾、慶幸又懊悔的複雜情緒,轉述著教誨我的孩子。
以前的年代,父母有絕對的權威,我再如何的不甘不願、鬱悶氣憤,就只能屈服於父母的安排打算,不敢也無法頂撞違背;我父親忙於事業,母親對我影響最大;打罵最兇、但愛依濃。如今回想,我卻慶幸自己生在那個沒有所謂「愛的教育」與「人本」主張的年代,因為被迫接受父母豐富的人生經驗與判斷,讓我少走了很多冤枉路;隨著年紀增長及人際關係的拓展,自然就能印證父母的苦心、理解他們的愛。這就好像小時候記性好時背誦四書五經,等長大了、識字論理多了、理解性強了,自然就能懂得其中涵義一樣。
現在卻不同。受整個教育政策與觀念改變的影響,母親那套模式已經無法讓我套用在我孩子的身上,我是「舊經驗」被教育出來的孩子,卻要學習「新方法」去教育我的孩子。
曾經紅遍亞洲地區的韓劇<大長今>,劇情中有一段是敘述大長今為了讓太后娘娘吃藥(不要以死相逼、干預皇上朝政),於是賭上性命、出了一道謎題給太后娘娘:
『娘娘,請您猜猜看這個人到底是誰。這個人自古以來就是一位食醫,聽說中國皇帝之所以有食醫,也就是起源於這個人;這個人雖然不是家中的奴婢,卻負責家中所有粗重的工作,但是,卻也是全家最敬愛的老師;這個人活著的時候,全天下的事物都穩若泰山,這個人死後,全天下就像遭到洪水無情的侵襲……』
答案揭曉就是「母親」。
大長今解釋說,所謂食醫,就是要為皇上的飲食和健康著想,因此中國的皇帝,之所以開始起用食醫,就是源於母親。還有,這個女人雖然受凍,卻一心想著子女是否穿暖;雖然挨餓,卻一心念著子女是否吃飽;雖然辛苦,卻一心顧著子女是否平安,所以身為母親為了子女所受的折磨,比奴婢還要沉重。不過,如果沒有母親的照料與庇佑,做子女的,又怎麼能按時吃飽,天冷不受寒呢?所以母親是家中最辛苦的奴婢,但是也是比任何人都偉大的老師,這女人在世的時候,天下就像泰山一樣穩當,如果這女人消失,天下就如同洪水侵襲一般……」
這席話讓太后娘娘覺醒與感動,讓她明白,活著的時候,可以做皇上穩當可靠的泰山,如果死了,皇上將會傷心淚流成河,做母親的怎麼能夠忍心視皇上的苦惱於不顧呢?
這,就是舊時代的母親。
如果對照作家龍應台在〈目送〉這篇文章中所寫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從牽著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到青春後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從陪著年邁母親如帶著女兒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
這,又是新時代的母親。
有個舊時代的母親,我感覺很幸福,偏偏母親卻走得太早。當個新時代的母親,我的孩子會感覺幸福嗎?身為母親的我也會感覺幸福嗎?這條路我還在摸索。
我,思念我的母親…………
溫馨五月,祝福大家都能把握眼前擁有母親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