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代表字
2011/01/18
這幾年台灣開始流行著每年年底選出代表字,用一個字來涵蓋年度的整體表現。
2010年選出的台灣代表字就是「淡」,意思是在各方面都不好不壞的平平淡淡。相較於2008年與2009年扯上政治局勢而給人「亂」、「盼」的感受,這個「淡」字似乎也反映了人民對大環境的無奈以及政經態勢的冷卻。
除了「淡」字拔得頭籌之外,前10名排名依序為:「穩」、「甦」、「祥」、「愛」、「漲」、「望」、「惜」、「福」、「平」;比起前兩年的排名字中出現的「騙、慘、悶、假、苦、?、變」等等,今年入榜的可就「正向」許多。不過,有些網友對於名人的「形象」提字與評審標準似乎不怎麼認同,知名導演在臉書上寫下的「幹」字以及網友所提的「吞」字,獲得數千名網友的同聲按讚!熱門的學生網站台大PTT(批踢踢)八卦板去年也首度舉辦2010年度代表字票選,結果奪下第一名是「騜」,其他依序為「驅、騙、幹、亂、馽、鷌、吱、娘、統」,新世代的想法及用字可是直接又辛辣。
選字還真成了個趣味的全民運動。就連房仲業者也來參一腳,一家房仲業者公布2010年票選房市的代表字:是「狂」字,其次是「唉」字和「惜」字;房價狂飆、狂漲,讓民眾望屋興嘆的唉唉叫,惜售心態相對濃厚,十分貼切。
說起來,繁體字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與驕傲,但「漢字」票選活動卻是源自日本,由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自1995年發起,並訂每年12月12日為漢字日,當天京都清水寺住持揮毫在和紙上大筆寫下年度漢字揭曉。有趣的是,台灣開始舉辦票選字之後的奪冠代表字,與日本當年選出的漢字,都頗接近:台灣「亂」、日本「變」;台灣「盼」,日本「新」。2010年日本代表字「暑」,倒是第一次出現了非呈現社會狀態、而是環境議題的選字,格局拉大了不少。
仔細看看台灣2010年的推薦字:如「祥」、「惜」、「行」、「愛」、「新」、「省」、「恕」、「品」、「真」等等,比較像是對未來的期許,拿來當成年度代表,某層度上感覺不夠真實;反觀日本這幾年的入榜字,雖然「負面」字不少,但至少讓人感覺是比較忠實呈現民眾的心聲,多少也顯示了他們勇於面對、願意省思的態度。
之所以要「回顧」,就是從歷史中去蕪存菁、獲取經驗,但緊接著的「展望」更為重要,有正視問題的勇氣,才有改變與進步的力量。我想,如果礙於真實的反映世態可能會讓代表字「難看」,何不就直接的把年度「代表字」轉換成正面思考的「期許字」呢?
我的2011年的年度期許字是「禮」字。
禮,古字單純是指裝盛祭祀用的器皿,又泛指與祭祀有關的禮節、身分的尊卑,後來引申廣用於修身治國的思想與規範。影響中國主流價值的儒學,就是以「仁」、「禮」為中心思想,回想學生時代背誦過的論語: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再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也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而荀子也說禮:「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禮義生而制法度。」等等;儒家認為禮,就是恭敬和謙讓的大道,是修身、治國的方針,所以從己、家庭、鄰里、社會、政治、法律乃至於國家、天地,都要尊禮而行。
既是源起於祭祀,自有「誠於中」的精神,否則禮就會變成虛偽與繁文縟節了,而界定了身分與規範,也有了「形於外」的義之行為;我還記得國小的校訓與標語:「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而「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
咬文嚼字的擠出這些記憶中的國學常識,其實只是引經據典的表示「禮」的重要,雖然古思想的規範標準,會有時代的差異,但是精神與本質還是不變的道理。
為何今年我的期許字是「禮」?
因為去年鬧得兇的事件,不少都與「禮」有關。校園霸凌、性侵、體罰、上課態度等,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整個師生關係與親師關係真的惡化至極;對恐龍法官的抗議、司法黃牛與法官的勾結,造成司法公信力的破滅;從政者的貪瀆、工程弊案的爆發,是人民血汗錢與國庫的損失;國際運動賽事的屈辱,政府官員的態度與失言,引起全民憤慨;幾個環評事件的處理,讓學者痛批、知名作家下跪陳情;還有全民狗仔時代來臨,該拍與不該拍的,通通上了媒體或網路………
如果大家都能用敬天地鬼神的誠心去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如果大家都能知道自己得的身分與角色,克盡職守與本份;如果大家都能恭敬與謙讓,誠於心、義於行,是不是就會少了很多的紛亂?是不是就能多出更多的陳樹菊、小胖等台灣之光?
「禮」的範疇看似好廣大,但最終也不過是回歸自身的修養而已啊!
2010年很「淡」,那就讓它淡去吧!
新的一年才來臨,你給自己與這個國家的期望字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