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善念 凡事感謝


今年八月,跑去報考了某大學的法律推廣學分班,其審核條件是學經歷與筆試各佔一半;想想自己脫離學生時代已經超過20年、離開全職職場也10年了,錄取率又大約三成,希望恐不大。沒想到,竟然低空飛過的錄取了!

九月開學,一攤開學員名單,班上碩士學歷者就約有三分之二,在私人企業或是公家機關擔任主管、專業人員者也有一半以上,且多半都是35歲以下的青壯年人,我成了班上年長者排名前三名;也難怪,相較於其他人的我的年紀、學歷與現正職(家庭主婦),學經歷審核分數頗低,若非筆試搶回一點分數,大概也與此班無緣了。然可能也因我看起來比較「閒」、加上有擔任志工經驗的熱情期許,我被推選為班代表。

班代表的首要任務,就是團購上課指定教材與參考書籍,經過詢價比價,我選擇了向比較有優惠價格彈性的出版社直接購買,而捨就近的大學附設圖書部;然後我又訂了一個規矩:必須在期限內登記購書,逾期就不再接受加退書。

一旁的教授好意提醒我:「你最好先收錢再買書,要不然後續會有很多麻煩。」
有同學也不解的問我:「大學圖書部的折扣差不多,還可以加退書,不是比較方便?」
看來是過往的經驗,讓教授與同學有這樣的反應。

後來,因為團購數量多,我跟出版社爭取到了選購其他非上課用書籍的優惠折扣,以email通知全班,限期登記加購。然後不愉快的事情就發生了!

某同學在期限截止的隔天,回信說他並未收到我的email通知,不僅要求補登記,還要求我必須把他的兩個私人與公司的信箱都加入連絡群組之中,且帶點責怪的語氣說我的通知太慢、期限太短,並且認為我應該以電話通知才對……等等。

以email連絡是全班的共識,之前所有的信箱也都經過再三確認,我也請全班將我的信箱加入聯絡人以免被當成廣告信件阻擋過濾;所以對於他的不友善,我是有點不高興的,但是還是回函表示不保證、但儘量協助處理;但就在我跟出版社確認來得及加購之後,當天傍晚的下班時間又收到他的來函:『我所有的書都不要了!』

我,真是無言…….

我們這期同時段上課的有兩班,我結識隔壁班的班代以便資訊互通且能強化「團購力量大」,他也為了同學不斷的追加購書而頭大,頻頻向我道歉,但卻還有人放話的說不知道拿了出版社什麼好處、才如此熱心推書的流言;更悲慘的是,連製作全班通訊錄方便聯繫,都被某些同學抗議「侵犯隱私權」,而揚言要告提供基本資料的推廣進修中心、並對班代多加責難。他大嘆:「我是行善團團員,真是吃力不討好!」

購書不過是一件小小事,但「見微知著,睹始知終」,讓我有些感觸。

加退書是學生時代的作法了,可能因折扣的差異或是學長姐給了書,對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來說,當然是能省就省;但是大家都是出社會工作多年的人,幾十元的價差其實沒啥好計較,就是圖個團購的方便、有人服務辦理的省事,此時應該考量的是「承辦人的方便」,而不是自己的方便吧?

再者,「登記」同等於口頭承諾,在社會立足、為人處世不就講個「誠信」嗎?做生意毀約就得賠上違約金、報價錯誤為了信譽就得承擔損失,工作上決定一件事情猶豫反覆就難有效率,更何況只是幾百元的一本書、幾十元的折扣差,還有「期限的猶豫期」可變更,如果逾期還要反悔,我真要質疑他在職場與人際關係的評價了。

當然,這是他人的人生,就由他自己承擔。只是,在非有利害關係的團體中或人際互動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否應該多些善念?無法貢獻付出時,應該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言、而非破壞性的批評;對於人事物也多能心存感謝?不要把別人的善意與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如此,好人才敢出頭、有服務熱情的人才有鼓勵與支持啊!

下一篇
愛與勇氣的希望之光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