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飽聯想曲
2012/05/26
我們家很喜歡去飯店或是大型餐廳吃自助餐打牙祭,一來是食物選擇性多、有基本的衛生與新鮮品質保障,二來是用餐環境也比較舒服些,最主要呢就是老公偏好中式料理、沒有米飯就覺得沒吃飽,我喜歡的日式生鮮料理、偏偏又是老公不愛的食物,自助餐飲剛好滿足了我們各取所需的需求,不用為了配合誰的喜好去選擇料理餐廳,而且無限供應的各式餐點,也能滿足兩個正值青少年發育期間的兒子的大食量,如此出門用餐的選擇就簡單多了!
週末,我們又去餐廳用自助餐,看到鄰桌客人跟服務生有了點爭執,聽他們的對話似乎是:他們六個人主食都沒吃完,就要打包帶走,服務生跟他解釋餐廳有告示「酌量取用、不可外帶」的規定,但那位主談的先生卻不以為然,認為他們花錢又吃剩的東西為什麼不能帶走,又說餐廳收走也是倒入廚餘更浪費,別家餐廳可以這裡卻不行……等等。後來餐廳經理出面,好像給了下次用餐可折抵的優惠券才解決了這個小糾紛,雖然那位先生依舊碎碎唸個不停,最終沒能打包帶走食物。
我好事的探頭看了下鄰桌桌面:疊了幾盤的瓷盤上,還剩餘些串烤、炸物,甜點、果凍、水果等都是吃了幾口…..,而那六份主食牛排與豬排,大多還完整的疊放在一個瓷盤上。依照我的經驗判斷,應該是取用了過多鹹食吃到膩、吃到最後甜品類吃不下的殘留,至於主食,應該就是一開始就打了要帶走的主意。老公也瞄了一眼說:「這招高,能A就A,不A就吃虧。」
我笑了笑,不免有些感慨聯想:現在社會似乎漫延著「不占便宜才吃虧」的風氣。
「自助餐」不知何時被標榜成「吃到飽」,換個形容詞還達到了刺激消費者慾望的目的,有些人就真的要吃到飽、吃到撐、吃到偷偷打包帶走,要不然就覺得自己虧大了!我去三溫暖,也看到過某些太太小姐,暫時離開淋沖室也不關水龍頭,就任水流嘩啦啦的灑;聽他們的對話,就是暫時出來拿個保養品做點小保養、或習慣某個淋沖室的位置要卡位,「唉唷,三溫暖就是水多,大家都這樣,我花這麼多錢耶!」 嗯,花錢沒狠很的要回本,就吃虧。
花錢的要拿夠本,免費的更不能放過。大賣場或是百貨公司來店禮、試吃試用活動,也時常看到排滿人潮搶著領取、還不時有插隊或是送完為止沒領取到所引起的小糾紛,似乎「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即使那食物不可口、不愛吃,那贈品拿回家也是堆倉庫、用不到,又可能要排隊半小時、一小時以上,但是不去搶就「吃虧」。公共廁所若是有提供衛生紙,就會變成「隨意抽、大量抽」,還能捲一疊帶走。
還有,自己拿還不夠,還要得意的「奔相走告」。過年時,全家陪著婆婆去廟裡上香,當天廟方準備了一萬份的小包裝「平安米」分送給善男信女,婆婆帶著我家兒子也沒免俗的去排隊領取。我們在廟外等候,十多分鐘後,領到平安米的婆婆叫我們也去領;老公看著滿滿的人潮、懶懶的說:「這幾包夠全家吃平安了!」話才落,就聽到旁邊一群人的對話:「你們還沒去領啊?」「喔,每個人可以拿幾包啊?你怎麼領到這麼多?」「每人發一包啊,不過你重複排隊領取,他們也沒注意啦,哈哈,我們領了三次啊…..」「啊,那我們也快去多領幾包…」「快喔快去喔,只有一萬份,領完就沒有了….」婆婆聽了也心動:「別人都領好幾包,我們也再去排隊好了。」老公蹙眉淡淡的阻止:「我們多拿了,別人就沒有了。」
生活上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當大家都怕吃虧、資源就被浪費了;當大家都想占便宜、資源就被壓縮了!再隨著「人性」的助長,有限的資源是很難得宜又合理的運用及分配。
風氣若真蔚為如此,真是個隱憂呀!日前某知名作家,公開表示「不想也不會立刻還清助學貸款」,引起了一陣話題討論,有人稱讚他這樣的「個人風格」很讚,也有人認為他身為公眾人物卻做了不良示範。這名作家則解釋,他又不是不還,只是慢慢還,有什麼不可以?我不想置評,只是,政府編列有一定的額度,有經濟能力可償還的他卻卡了個額度,難道不會限縮到真正有需求的學子的權利嗎?且助學貸款是低利率,難道不是佔了點便宜嗎?
「吃虧就是占便宜」大概沒有人會想奉為圭臬了吧?誰都不想當吃虧的那個!
我承認,我也不想吃虧,但是我可以不占便宜,就不會有機會「得了便宜還賣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