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掀師


前些時候,某名師直指某大學學生在課堂上吃東西等的行為是求學態度不佳,掀起了好大風波,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不說,還引來不少專家學者與學生的議論筆戰、甚至辦活動反諷這位名師;到後來,也從事件本身的焦點演變到師生互動、教學方法是否合宜與學生自我捍衛的爭論。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無從去評論事情對錯,只是單純以一個教養孩子的母親的心情而有所疑惑:「這不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尊重問題嗎?」撇開延伸的鬥爭議題,光就上課毫無忌憚的吃東西、睡覺或做其他事情來說,大學生們為何會認為這樣的行為「自主有理」?跟學習態度無關?只要「很會唸書」,這些行為就應該被接受?或是都是「老師的錯」,因為教的方法不好、很無趣?

功課好、學歷高與人品好壞之間沒有等號,老師教導方式的個別差異也該受到尊重,或許五年級生的我還停留在老師具有絕對威嚴的「至聖先師」時代,但是不論教育如何轉變開放,身為父母的我仍向孩子強調尊師重道的基本倫理,學生就是接受教育者、學習知識更要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認知這個「身分」與「態度」不應改變。

我不知道這些大學生們在高中、國中或是國小的時候,是否都被允許了上課吃東西或是做其他事情?還是認為上了大學,就能開放與解放?老師們都應該「尊重」他們的自主權利?要老師尊重他們,但是他們自重了嗎?他們也相對的尊重老師了嗎?

我還更想知道,企業的老闆主管們如何看待這些大學生?頂著高學歷、好成績到公司上班,開會吃東西、上教育訓練課程打瞌睡,或向主管表現出「只要效率好、績效高,我的行為如何不重要。」的態度,能否被認同?


現在每週都有好幾「爆」的師生衝突事件在媒體上出現,以舉發老師體罰的不當處置問題最多,且多有學生以手機偷拍「舉證畫面」、家長氣呼呼的帶著媒體去學校或教育當局求公道。站在家長的立場,我當然可以理解受害學生家長的情緒,但當看著孩子委屈又很正當性的指責老師、家長捍衛著孩子而意正嚴詞的大罵抗議老師體罰的新聞畫面同時,我也同樣的很想知道,某些因為孩子辱罵老師三字經、不好行為屢勸不聽引發老師動怒、或是不守規矩影響全班學習秩序等等所導致的體罰事件,這些家長私下是如何教導孩子看待此事?

家長有讓孩子知道自己有錯在先嗎?曾就孩子的錯「因」去處罰或開導孩子嗎?還是全面的包容孩子、一味的將責任推向老師?心疼孩子承受了體罰的「果」而沒有教導或忽略了孩子的錯「因」,會不會讓孩子產生了「別人的錯該撻伐、我的錯應該被包容」、「不管我怎樣犯錯,老師都應該如何如何」,因為「連我的父母都這樣認為了」…….的誤導?

當然不是說孩子有錯,老師體罰就有理,正如社會案件中常見的不能因為被害者罵人或挑釁,加害者就可以打人或殺人;然換個角度思考,如果沒有教導孩子自重自愛與尊重他人的道理,清楚事件的「因果關係」而有是非觀念,將來孩子就可能成為「引禍上身」的社會案件主角。

話說回來,孩子行為偏差、言行不當,有錯,就該道歉、被指正與受罰;老師不當體罰,有錯,也是同樣處理,但怎麼搞到最後,是犯錯的老師向家長與犯錯的學生道歉?父母家教不嚴就沒有責任嗎?犯錯的學生還能毫不心虛的在媒體鏡頭前指責別人呢?

孩子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教育養成來自於學校與家庭,當學校的功能出現矛盾、不彰或衝突時,父母的態度就益顯重要。如果家長在孩子學習階段,對於生活倫理觀念,輕忽了對孩子自我反省、與面對問題如何溝通處理的教導,那麼出了社會,甚或面對未來人生,孩子能夠處理得宜嗎?

雖然我對於現今的教育制度與良莠不齊的師資,也有不少質疑與意見,但如果能教育孩子尊師重道的基本倫理,凡事反求諸己、做好學生的本分、注重品格養成,親師關係就不容易有衝突,也不會有這些層出不窮的「只剩掀師」的爆料事件吧?!

下一篇
正義的選擇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