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控制欲強大的父母心裡常問一句話, 「在別人眼中我算不算是好父母?」
2019-03-20
其實控制欲強大的父母心裡常問一句話,
「在別人眼中我算不算是好父母?」
控制欲強大的父母,常給孩子設定一種明確且難達到的外在目標。通常我們仔細思量,這些目標的達成,幾乎都是要在眾人眼光下普遍得到認可。
也就是說,控制欲強大的父母,透過孩子要追求的,跟被眾人認可脫不了關係。除了透過孩子受到更多關注與具體利益之外,最主要的,大概是要得到角色上的肯定—「我是成功的爸爸」或「我是懂教孩子的媽媽」。藉由角色的肯定,再來強化對自我的肯定。
那麼,這樣的父母,真的快樂,或者心能平靜嗎?
一個人要快樂,或者心能平靜,最重要的是要得到自己的認可。退而求其次,是藉由外在的認可,來認可自己。然而,由外而來的認可,有時來,有時去,隨著社會風氣也會變來變去。
更何況,還要透過另外一個人,也就是孩子,來獲得認可,那通常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與焦躁。更何況,大部分人是普通人,要透過孩子獲得認可,那孩子得要有「不凡」的表現會比較有可能。
所謂不凡,我們可以給一個很粗淺的界定,就是人數不多。孩子想要有不凡的表現,要不然就是天生資質特別好,要不然就是後天特別努力,才能成為眾人認可的少數人。
想來可悲也可惜,通常是在孩子的個性與喜好還沒定型時,人生的路就默默被父母定了。就算從小逼著孩子努力,最後真的能說得上達到這種父母期待的,也還是只有少數人。
閃亮的星星就是那幾顆,大部分的星星都在夜空裡沉默。成年之前的種種努力,特別是跟天性相斥的努力,其實也不會有什麼耀眼的結果。
那接下來,達不到父母的期望,那就會引來許多的失望啊!
所以我有時候寫這些內容,是期待親子雙方,都能獲得更多人生上的自由。而且我很在意父母的部分,因為父母能調整,孩子就會跟著有更多可能性。
控制欲再怎麼強大,最終能控制的,主要也就是自己。而且想要獲得快樂或平靜,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物體,能隨心所欲操作就可以。而是要試著接納自己,包括自己的不完美與負面情緒。
強大控制欲的背後,很明顯地存在著焦慮恐懼。透過控制自己或他人,可以得到暫時的緩解,但這難以長久。一直想控制,其實就是一直放不下被肯定的想望,又找不到其他的路可以走。
不是只有放過孩子而已,重點是要放過自己。
當然,透過控制欲的展現,正不斷獲得成就感的父母,是很難聽得進我的想法的。我另一方面是期待,在父母的失望中長大的孩子,能更理解父母,然後別內化父母對自己的失望,來折磨自己。
人的心智能力會有一定的限制,包括我們小時候認為無所不知的父母。有時候理智上我們知道可以放下父母對我們的期望,用自己的方式好好活,但情緒上就是有疙瘩。這種情況下,情緒要跟上理智,也有可能要許多年,人生經驗的累積可以幫我們一點,請給自己多一點耐性與時間。
我能寫出我在工作中感受到的這些,對我自己很重要。因為有些概念實在抽象不好表達,透過不斷書寫貼近的過程,我的部分情緒也獲得安放。
感謝不少朋友的留言,雖然我們不會有勞斯萊斯這種互動,不過,有朋友願意試著拿文字來對應自己的成長經驗,並給予正面回饋,以及進一步分享,也讓我有所成長。畢竟討論這些,要背負一些道德壓力,但也就是因為以前不敢討論的關係,讓某些我們實在不喜歡的狀態,被迫要一代傳一代地循環。
期待打破循環的智慧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對我們自己的接納則從現在開始。祝福大家!
經作者同意轉載自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
相關文章
寫給大孩子的父母──給孩子恐懼還是希望?
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
當情緒變成一種手段:談情緒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