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學會擺脫刻板印象
2020-09-17
即使在這個對貼標籤有許多反思的時代,對受暴女性的刻版印象仍是如影隨形。這些刻板印象可能根深蒂固──就像對其他團體的負面刻板印象一樣──但這些對家暴或受害女性的刻板印象是錯誤的。不幸的是,這些年來科學雖已指出這些是錯的,但迷思卻比事實還更為人所知。以下將根據最新的科學證據,對受暴女性和家庭暴力最常見的迷思進行澄清。
迷思#1:受暴女性會對家暴事件保密。
事實:大部分的受暴女性會披露家暴事件。
真正的問題是他們所傾訴的對象往往也不能或不願幫忙。無數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受暴女性會向至少一個人透露伴侶的暴力行為──佔受害者的80%-90%。受害者不只會說,還會告訴不同的人和機構。問題不是受暴女性不說,而是他們說了之後沒有得到有用的幫助。
迷思#2:受害者只需要報警就好了。
事實:警察經常無法逮捕施暴者,而施暴者也很少因此而服刑。
儘管是在2014年,打電話給警察也很少能解決家暴問題。在我們的《全國兒童暴力暴露調查》的新數據中,在家暴現場由警方將施暴者逮捕的案件僅佔47%。此外,被捕的施暴者很少因此入獄──大約有六分之五因家庭暴力被捕的肇事者從未服刑。最後,看文章的你可能很熟悉”強制逮捕”法,但在我們的數據來說,施暴者的所居州若適用此法,那他被逮捕的機率是更小的!
迷思#3:受暴女性不會尋求專業幫助。
事實:受暴女性尋求專業幫助的頻率,和其他有類似問題的人一樣多。
儘管能得到的專業回應是有限的,受暴女性求助的比例,仍然和面對其他問題的人類似。舉例來說,受暴女性向警方報案的比例和其他案件受害人差不多。此外,受暴婦女的求助和有心理困擾的人有相似之處,諸如憂鬱症和焦慮症。
迷思#4:受暴女性只要離開不就好了。
事實:有時候,離開會更加危險。
當女性嘗試離開時,危險往往會增加──甚至他們只是說他們想要離開。這些危險包括分居暴力、騷擾和凶殺的風險增加。此外,某方面來說,監護權爭奪戰和其他風險可能對受暴女性及其子女的福祉構成更大的威脅。我們都希望能有個簡單的解決方案,比如離開就好了,但現實往往更加複雜。
迷思#5:大多數的女性需要專業的幫助來對應家庭暴力。
事實:家庭暴力發生時,女性通常可以倚靠家人或朋友。
大部分的女性透過非正式的求助來解決家暴問題。在美國的數據中,女性去朋友或家人的住所尋求庇護,是去庇護所的十倍。
迷思#6:家暴的特徵是無休止的”暴力循環”。
事實:暴力循環一詞出自30年前的研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並不符合每一個施暴者的情況。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實證證據來佐證。
家庭暴力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面面俱到的處遇,以應對許多受害者面臨的各種風險。如果您想幫助遭受家暴的女性,請傾聽她們自己的評估,比如什麼對他而言是重要的,尊重她們的價值觀,並幫助她們制定計劃或尋求資源,以解決家暴那複雜而現實的問題。
經作者同意轉載自https://reurl.cc/N6qQ8n
相關文章
絕望之外的活路
男人在家人離去之後
為何對女性來說工作關係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