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外遇風暴:如何重建信任與親密


內容簡介


外遇,是愛情的絕症,還是轉機?


風暴中的兩人,要如何攜手面對嚴酷考驗?





  受傷的我,該怎麼面對這段背叛?


  我該原諒還是離開?


  出軌的我,不知該留下還是離開?


  我傷害對方這麼深,原諒是可能的嗎?





  作者史普林博士為美國知名臨床心理學家、伴侶治療師,專精於外遇創傷、背叛、寬恕等主題。她以中性而條理分明的手法,協助伴侶雙方冷靜幫助自己。她不評斷外遇本身,也不建議一定要復合,並同樣重視「受傷的伴侶」與「不忠的伴侶」,不以「受害」、「背叛」來形容他們,因為她認為外遇是雙方的責任,也是需要攜手學習的人生功課。





  史普林博士深入描述伴侶面對外遇時的身心變化:失落、孤單、失能、憤怒、無力、隱瞞、猜忌、報復等。她引導伴侶探索外遇為何發生,並將治療分為三階段:一、正常看待自己的感覺,二、決定是否復合,三、重建關係。





  她一再梳理並破除人們對愛的迷思,如「無論何時,只要我有需求,另一半都應該給我情感上的支持」等,也提供許多練習,讓伴侶雙方換位思考、培育信任感,並重新訂立契約,共同呵護再次發芽的愛苗。





  全新增訂版收錄〈網路空間的性、祕密與外遇〉,與18個常見外遇問題及當頭棒喝的回答,讓本書成為你面對這場殘酷考驗時最溫暖的支持,更是伴侶治療師、助人者陪伴個案的最佳幫手!





本書特色


   為外遇後的一團混亂釐清頭緒。


  ① 請記得:伴侶出軌這不是你的錯,不用為此感到孤獨。你的挫折、崩潰、自我傷害的行為都是正常的。② 發現事實、冷靜後,必須了解:關係有問題,彼此都有責任,並決定是否復合。③ 開始走向修復。





   為仍想繼續婚姻關係的彼此,找出外遇背後的原因,並走向復原之路。


  這是一段漫漫長路,本書可見受傷者的角度,也能看到出軌那方的視角。無論是哪一方,都不好受。





   為面對外遇殘酷考驗時的最溫暖支持,更是伴侶治療師、助人者陪伴個案的最佳幫手!


  全新增訂版收錄〈第十章 網路空間的性、祕密與外遇〉與〈走出外遇風暴:有什麼新發展──常見問題的因應建議〉,呼應更多元面向的危機,並提供理性且實用的因應之道。





溫馨推薦


  王瑞琪|諮商心理師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


  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學會名譽理事長、資深婚姻/性諮商師


  海苔熊|Podcaster、諮商心理師


  許俐葳|小說家


  ────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珍妮絲.亞伯拉罕.史普林博士(Janis Abrahms Spring, Ph.D.


  為臨床心理專科醫師,曾榮獲康乃狄克心理學會(Connecticut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心理治療傑出貢獻獎;每年培訓數千位治療師,以其臨床診斷技巧之豐富與原創性而聞名。此外,她的研究生後培訓是在賓州大學認知療法中心,由認知療法創始人亞倫.貝克博士(Dr. Aaron T. Beck)指導完成的。史普林博士曾在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擔任心理系的臨床督導,是信任、親密、寬恕等課題的知名專家,經常出現在全美媒體上。有作者網站www.janisaspring.com.。





  史普林博士的著作《走出外遇風暴》(銷售超過六十萬冊)入選「美好人生書獎」(Books for a Better Life Award)的最佳新書及最佳關係類書籍的決選名單。《教我如何原諒你?》則入選「美好人生書獎」最佳心理類書籍決選。亦著有《老爸給我的最後一份禮物》(Life with Pop),該書生動地分享了伴隨這項共通經驗而來的個人挑戰和日常充滿恩典的時刻,並且得體地提出攸關年邁老化的課題。





麥可.史普林(Michael Spring


  美國賓州哈弗福特學院(Haverford College)學士、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英國文學碩士。曾擔任約翰威利公司(John Wiley)佛美旅遊指南(Frommer’s Travel Guides)發行人。





譯者簡介


林婉華


  曾從事教育與出版相關工作,以文字為業,以手作為樂,譯有《耶穌談預言》、《坦伯頓致富金律》、《壽司與肚臍環》、《悲傷先生的指南針》、《飛碟》、《為愛編織》等書。





目錄


讚譽推薦


全新增訂版.推薦序一|走出風暴,重新戀愛 / 林蕙瑛


全新增訂版.推薦序二|關於外遇與劈腿,最實用的一本手冊! / 海苔熊





前言 如何度過伴侶不忠的考驗?





第一階段


對於外遇的反應:「我的感覺是正常的嗎?」


第一章 受傷伴侶的回應:淹沒在突如其來的重重失落中


第二章 不忠伴侶的反應:迷失在選擇的迷宮中





第二階段


檢視你的選擇:「我該留下或離開?」


第三章 探究你的愛情觀


第四章 正視你的懷疑和恐懼





第三階段


從外遇中復原:「如何重建我們共同的生活?」


第五章 從外遇中學習


第六章 恢復信任


第七章 如何談論發生的事


第八章 恢復性愛


第九章 學習寬恕


第十章 網路空間的性、祕密與外遇:與「新型態的」不忠共存





後記 揭露祕密:真相和後果


走出外遇風暴:有什麼新發展?────常見問題的應對建議








前言


如何度過伴侶不忠的考驗?


  身為臨床心理治療師,我治療痛苦的伴侶長達三十年,對「伴侶能否通過不忠的考驗」這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前提是你們倆都願意誠實檢視自己和另一半,並學習所需的技巧,以度過這場毀滅性的危機。





  提醒自己你不是孤單一人,可能會有幫助。各種統計數據的結果歧異頗大,但根據一項值得參考的近期研究,高達百分之三十七的已婚男性和百分之二十的已婚女性,曾經對伴侶不忠。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比例數據;我確定會跟配偶撒謊的人,也會跟研究者撒謊。但即使以最保守的估計來看,我們還是能頗有自信地說,在美國,每二點七對伴侶(總數約為兩千多萬對)中,就有一對有不忠的問題。





  外遇的構成因素是什麼?


  外遇一定跟性愛有關嗎?一個吻算不算?一起用餐算不算?





  我不會試圖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最終來說,你在意的事情才算數。信任是否遭受侵害,完全取決於你所接受的情況,或你認為自己接受的情況。實際上,另一半和第三者有性行為時,所有人都會覺得遭到背叛,不論那是一夜情或長期情感糾葛。但其他親密行為,例如擁抱,或是送上一束白玫瑰,也會讓很多人有被背叛的感覺,當然也備感威脅。五年前我有位名叫雪倫的個案,當著自己最好的朋友的丈夫面前,脫掉內衣,對他秀出胸部。他們沒有再更進一步,但這個脫序事件,從此一直讓這兩對夫妻痛苦掙扎。





  在本書中,我加入一章關於以前未解決的關係挑戰。在這裡,我介紹了我的個案提出的個人掙扎,然後是我對治療的具體建議。





  三種我不做的評斷


  一、外遇本身是好或壞,我不做以一概全的評斷。能提升伴侶一方價值、魅力的事物,可能會壓垮另一方,摧毀關係。然而,我發現,在伴侶雙方並未同意的情況下,一段持續的外遇會讓關係中不正常的情況永久存在,並且實際遏阻了親密情感的建立。如果你是有心想要重建關係的不忠伴侶,我相信你勢必得放棄情人。





  二、我不將你們倆區分為受害者和加害者,被背叛者和背叛者。關係會出錯,你們倆都必須承擔該負的責任。我不歸咎於誰,而是鼓勵你們都要面對自身導致外遇發生的部分,並且在重建信任及親密的層面有所改變。那不表示我認為你們倆要對外遇負相等的責任,沒有人能造成別人出軌。但我的確要求你們倆都要對可能造成外遇的痛苦情況負責。





  三、我不會建議你們不管怎樣都應該繼續走下去,或是只因為你覺得不快樂就爆發。我反而邀請你們倆與我一起探索你們擁有情人或放棄情人的獨特理由,探究選擇復合或拒絕復合的理由。你們的決定應該經過深思熟慮,而非單憑感覺行事。事實上,你的感覺可能會背叛你。





  措辭選擇的說明


  在這本書中,我以「受傷的伴侶」和「不忠的伴侶」來稱呼伴侶雙方。受傷的伴侶是指在原本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係中,身分受到侵犯的一方。不忠的伴侶是發生外遇的一方。要為這些人選擇標籤,實在相當困難。無疑地,有時不忠的伴侶可能也同樣覺得受傷。然而,一般說來,另一半出軌的人經歷比較嚴重的毀滅感。我不以被背叛者和背叛者將伴侶分類,因為這些字眼傳達出某種道德正義或譴責,將責任重擔只歸於其中一方,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把外遇的第三者稱為情人,姑且不論外遇關係已結束或仍持續進行。





  全書中我所引用的話語及個案研究,選自我多年來的臨床案例,但所有身分都經過變造掩飾,不違反保密原則。





  本書為誰所寫?


  我寫作本書,主要是為了在伴侶或自己外遇後想重建彼此關係的伴侶雙方。這包括夫妻和同居伴侶,也包含異性戀和同性戀。我試著以同等的比重探討受傷的伴侶和不忠的伴侶。





  本書也是為了這些人所寫:


  • 因不忠而結束關係,以致痛苦不堪,難以走出這段經驗的人,以及想要了解為何這段關係撐不下去,自己應該為事情出錯承擔什麼責任的人;


  • 成長過程中在原生家庭經歷過不忠事件,想要更加理解不忠的意義,以避免在自己的關係中重蹈覆轍的人;


  • 治療受到不忠影響的個人和伴侶的專家及心靈導師;


  • 有外遇念頭,想在採取無法挽回的行動前,更了解自己感覺的伴侶;


  • 想揭露已結束的外遇,但希望先考慮這麼做有何優缺點的伴侶;


  • 不想揭露已結束的外遇,但還想重建關係,並更認識自己的伴侶;


  • 懷疑另一半不忠,但從不曾質問對方的伴侶;


  • 除了不忠的問題外,還苦苦掙扎於祕密、謊言及信任等課題的伴侶;


  • 在尋找其他出路之前,想要學習如何因應婚姻生活無可避免的幻滅的伴侶。





  治療三階段


  本書引導你走過三個可辨識的階段──有些人稱之為佈雷區──回應外遇、對付外遇,從外遇中復原。





  第一階段:正常看待你的感覺


  一旦外遇曝光,你們倆都可能被捲入情感旋風當中,受傷的伴侶被深沉的失落感淹沒,不忠的伴侶在衝突的選擇和情感間交戰。我會為你們的感覺正名,希望藉此向你保證,你沒有發瘋或不穩定,別人也經歷過同樣的痛苦和困惑,你並不孤單。





  第二階段:決定要復合或結束


  在情緒穩定下來前,你得面對要留下或離開的矛盾抉擇。你探究過這兩種選擇之後,就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求,做出深思熟慮的決定。「對於愛,我能有什麼期望?」「我應該信任自己的感覺嗎?」「要如何分辨另一半是不是適合我?」──我將協助你解答這類問題。





  第三階段:重建關係


  如果你決定復合,你可能要花上好幾個月,或許好幾年,努力修復信任和親密。我會跟你一起檢視相關策略,希望藉此提供你工具,以達到下列目標:


  • 解讀外遇的意義,對此負起應承擔的責任;


  • 跟情人分手;


  • 贏回信任(若你是不忠的伴侶),或溝通你需要什麼才能再次信任(若你是受傷的伴侶);


  • 談話時要能讓另一半聽到你的心聲、了解你的痛苦,傾聽時要能鼓勵另一半對你敞開心胸、解除防備;


  • 認清早年的生活經驗會怎麼傷害你,你可以如何避免這些經驗毀壞你現在的關係;


  • 處理你們的差異和不滿,這樣即使在你們不特別感覺到愛時,還能繼續互相依偎扶持下去;


  • 再度擁有親密的性生活;


  • 原諒另一半和自己。


  全書對不忠情境的設定是,出軌祕密已經曝光,但某些案例例外。在〈後記〉中,我會協助不忠的伴侶評估說與不說的利弊得失。不論你決定怎麼做,你和另一半還是能努力恢復你們的共同生活。





  結束的警鐘或覺醒的警告?


  有些人可能不想冒險重新開始,讓自己蒙受更深的傷害或失望。放棄一段損壞的關係可能是最簡單或最合理的解決方式,可以讓你從希望的折磨中解脫。但這也可能意味著逃避成長,逃避面對攸關人生、愛與自己的痛苦真相,逃避承擔改善關係的重責大任。


  我希望本書能幫助深受外遇所傷,但處於天人交戰或勇於坦承自己可能還想復合的人,以及勇敢正視彼此對不忠所應負的責任、努力重建信任和親密的人。如果你選擇和另一半復合,你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不只把外遇當成一個讓人悔恨的創傷,同時也明白外遇是個警報,一個讓人覺醒的警告。最終你可能會發現,你需要像外遇這樣的核爆威力,把你原本構築的世界炸開來,讓更健康、更清明、更成熟的世界就緒。如果你們倆都飽受打擊、憔悴不堪了,可能沒有很多機會測試這段關係的力量。我鼓勵你們參與這個過程,挑戰這些傷害,看看你們能共同創造出什麼。本質上我要邀請你們做的事情是,數到三,兩位都踏進拳擊場的中央,然後拿掉拳擊手套,攜手合作吧!




相關文章


第三者的誕生:出軌行為的再思


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


咦?不是你去刷馬桶嗎:結婚前早該知道的12件事

下一篇
鬱鬱寡歡的妻子,無動於衷的丈夫:改變對話方式,讓夫妻關係更融洽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