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詐騙讓人們感覺被愚弄


騙局無處不在,瞄準的對象包括老年人和年輕人。只是接電話或打開電子郵件,就可能導致危險。其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從損失數十萬美元到退休儲蓄帳戶被清空,甚至包括身份盜竊。對心理也有不好的影響,會導致一種無助和孤立感。金融詐騙瞄準各年齡層和知識份子,利用我們的信任感和需要交流的需求。


詐騙可能來自看似聲譽良好的公司。雖然該公司看起來可能是合法的,但這些交易往往是假的,當他們獲得我們的信任時,我們容易誤判事情的真實性。事實上,一些公司會為銷售員提供特定的培訓,教授如何以社交和情感聯繫的方式贏得老年人的信任,進而建立信任感。例如,在美國有家公司因使用欺騙和誤導手段,銷售價值超過2億美元的生存信託和年金,而被判有罪。


詐騙行為包括催促人們匆忙做出未知決定、施壓讓他們接受有時限的優惠、或在更極端的情況下,以暴力行為威脅他們,讓他們害怕遭受牢獄之災,例如要求被騙者支付因缺席陪審團職務而產生的罰款。最惱人的騙局是以家庭關係為目標,例如來電者透過孫子女的Instagram或Facebook 的PO文獲取信息,聲稱綁架了正在旅行的孫子女(背景中聽到尖叫聲),讓祖父母迅速匯款給綁匪,以拯救他們認為處於極度危險中的孫子女。


年長者可能是詐騙的主要目標,通常是因為他們擁有相當可觀的資產,且因為寂寞而容易與投機者接觸。然而,最近的研究顯示,年輕人實際上和年長者一樣容易成為詐騙的受害者。聯邦貿易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各年齡層的人都容易受騙,而年齡、經驗和正式教育水平可能和大家的猜想不同;一些研究顯示,教育水平較高的人甚至更容易被騙,也許是因為他們尋求信任他人。例如,典型的受害者可能是一個55歲、受過良好教育、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中年人的大腦可能對潛在的利益作出反應,而沒有確認事情是否有看起來那麼好(事後證明是過於美好的幻想),這表明我們往往被固有思維所蒙騙。詐騙不僅會影響受害者,還會影響整個家庭,而且通常會基於收入、資產和孤立無援等原因而不斷反覆地針對某些受害者。


令人擔憂的是,受騙者通常會感到愚蠢或挫折。因此,由於感到羞愧或擔心成年子女可能會拿走財務的主控權,從而失去獨立性,受害者可能更不想分享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因此,許多人會把所發生的事情憋在心裡,導致孤立和無助感。但是,就像任何創傷一樣,我們需要與不帶有偏見的人談論它。


當成為欺詐受害者導致孤立時,受害者會將創傷經歷內化,進一步感到孤獨,這可能導致未來再次受害。一次受騙可能導致未來再次受騙,因為受害者的聯繫信息可能會出現在與其他詐騙者分享或出售的列表中。


容易成為詐騙的受害者可能基於許多因素,但接聽電話、難以掛斷電話,以及會花時間聆聽別人敘述的人,都可能導致受害。洛杉磯時報商業專欄作家大衛•拉扎魯斯((David Lazarus))最近寫道,人們在成為受害者後感到明顯的無助,但通常不會與他人討論這件事。一些受害者被詐騙者的聲音和策略操弄,感覺自己被置於類似催眠的狀態中,按照命令行事,缺乏邏輯感。


我們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來分享這些通常令人難堪的經歷。如果有人因此了解類似的威脅,他們未來成為受害者的機率就會降低。受害者支持團體可以幫助其他人了解這些不斷變化的詐騙手法。對於還沒有被詐騙的人來說,聽到這些經歷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加警覺,了解隱藏在這些聲音背後潛在的威脅。


相信他人並沒有什麼可恥的,但老年人可能會誤信他人或只看到擺在眼前的好處,尤其是在早期的失智症階段。但詐騙誘人的特性沒有人能夠倖免;我們都有自己的弱點(例如對好的交易感興趣)。詐騙通常還會利用一些心理的手段:例如,人的天性往往有好奇心以及想和某人進行對話。最好的保護,是與我們可以信任的人建立聯繫,並保持強烈的社區意識。


經作者同意轉載自https://reurl.cc/5MK22V




相關文章


10招避開網購詐騙


是青春印記?還是悔不當初? 談愛情陷阱下的身體界限


允許自己成功,也允許自己失敗

下一篇
自律神經失調:壓力與個性的照妖鏡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