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永不落:一個心理醫師追尋老化意義的旅程
2012/10/01
內容簡介
【讓我們一起走進戲院】
有一天,當你八十歲,還有多少做夢的勇氣?
英文版上市以來,廣受媒體好評與報導--
《經濟學人》.《出版人週刊》.《耶魯校友雜誌》.《華盛頓郵報》.《科克斯書評》……
美國大型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盛讚本書「是本月必讀的書」。
每一個老人都曾經年輕過。面對「老」,我們有太多恐懼。
當我們親眼目睹老化可能帶來的失去,我們該如何好好過日子?
我們想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安享晚年?
即使日漸老去,也希望老得快樂,老得健康,老得沒有負擔。
本書作者馬克.艾格洛寧在被稱為「上帝候客室」的安養院,擔任老年精神專科醫生十餘年,他曾接觸過許多老年人,陪伴著他們度過許多生命的兩難時刻,對於我們遍尋不著的答案,他有許多經驗分享,在他的筆下,完整呈現老年生活的「生命意義」,不只是智性的增長,還包括情感上的和諧、正義感與目的感,甚至包括與更大的「整體」連結,例如自然、靈性與愛。
這是一本當我們陪伴家人老去,甚至自己日漸老化時,手邊必備的經典好書,值得我們在生命中每一個階段都拿出來閱讀、深思。
作者簡介
馬克.艾格洛寧(Marc E. Agronin)
馬克.艾格洛寧醫生畢業於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醫學院,他是資深的成年和老年精神專科醫生,自1999 年起即在佛羅里達州最大的老人安養中心「邁阿密猶太健康系統診所」 (Miami Jewish Health Systems, MJHS)擔任「心理健康和臨床研究中心」(Mental Health and Clinical Research)的醫學主任。馬克.艾格洛寧已出版多本心理健康書籍,他所發表的文章常見於《紐約時報》和其他期刊。
2008年,馬克.艾格洛寧醫生榮獲「美國老年精神專科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Geriatric Psychiatry)唯一提名為「年度最佳臨床醫生」(Clinician of the Year),讚許他致力於為年長者提供有品質的心理健康照顧,以及他在老年精神科領域的卓越貢獻。馬克.艾格洛寧居住在佛羅里達州的Cooper市。
譯者簡介
陳秋萍
台灣人。政治大學畢業,主修中文,輔修英文。曾任職雜誌社、出版社撰述和編輯多年,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日日悠遊不同語言文化之間,或譯或寫或編,樂在其中。譯作頗豐,作品有:《走出時間之外》、《搶救頭號病人》、《少年海鳥之歌》、《Sam,男孩和他的臉》、《蓮葉清單:簡單生活七步驟》(以上為遠流出版)、《老娘幹嘛這麼累》、《房間裡的大象》等等。
名人推薦
這本書中的理論與實例,可以幫助我們,提醒我們走向成功,安渡華麗老年。
──簡靜惠|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艾格洛寧醫師把十四年來照護老年人的臨床經驗、老年醫學知識和所悟出人生哲理融會貫通,並以不同病人的生命故事來貫穿全書,讓讀者跟著作者,由老化的觀點、巡訪老年、記憶褪色、智慧圓融,最後走到生命的邊境……讓曾經從事老年神經醫學工作的我深有同感,因而很樂意推薦這本好書。
──劉秀枝|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作者面對許多老年真實生命的困頓時,不急不徐地訴說著他不放棄任何生命的可能性時,是相當令人敬佩的,因為這真的很難!除了不斷精進的醫術外,更需要無以撼動的耐心與毅力!如此長期與老人相處的作者∕專家,卻不以老人醫學專家自居,而不斷地探索個別性的老化及其生命歷程,如為陷入精神妄想的滿腦子蝨子的老兵,找出因五十年前戰役鋼盔中的蝨子恐懼的根本病因。作者不以醫學病名定義老人,而以戰爭遺物來詮釋老兵的生命。如此不以自我專業來凌駕無法為自己發聲的老人,而是凡事以人為本的思為與作為,是目前被稱之「老人專家」的先進們不能遺忘的重要功課。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很多人怕老勝過於怕死,因為死絕對無人能逃脫。而老,天花亂墜的抗老方法充斥人間,於是人們幻想人可以「脫老」。但本書作者卻老老實實告訴讀者,老化就是不能改變的,正常生命的走向就是老──死。但在死亡之前,老化絕不等於死亡。老化的人生依然有愛,有恨,有希望,有創造力,而且更成熟更有智慧。書中真實的故事讀了會噴淚而笑,老可以很精采,不是退化腐朽。這本書鼓舞並感動了我。
──薇薇夫人|作家
不老騎士的團長跟我說:「追求夢想的時候,你會忘記自己幾歲。」我想生命要活得精彩是關乎姿態而不是年齡。我想不管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要昂然面對,展現生命的光彩跟力量。
──華天灝|《不老騎士》電影導演
感人!讓我們看到自己、凝視自己,解答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
──隋安德|東森財經台57健康同學會主持人
努力活著,就能尋著生命的解藥──希望。
──張雅芳|東森財經台57健康同學會主持人
除了科學之外,作者看到了其他東西:人本身。……作者將老化視為生命的本質,具有其意義及智慧。……書中充滿了故事:關於病患、老師、家人、甚至是作者本身的故事。
──《經濟學人》
極具文化修養,豐盛而有同理心,馬克.艾格洛寧對老化的觀點力抗現今一窩蜂的回春或保持年輕的書籍。相反的,馬克.艾格洛寧認為大家應該對老化有正確認知:視為一種無法避免、會使身體機能衰退、但卻非常有價值的狀態。用這樣的認知來接受、理解甚至是感謝老化。
──《出版人週刊》
這本書富含對於老化的智慧。
──《耶魯校友雜誌》
一如葛文德(Atul Gawande,《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作者)與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這本書的作者以引人入勝的方式探討現代老化的意義。
──《華盛頓郵報》
關於老化如何等同於「生命力」、「智慧」、「創造力」、「靈性」與「希望」,這本書是一個成功的辯證。
──《科克斯書評》
極美妙的著作……馬克.艾格洛寧每天的工作,是醫學的藝術,而他的文筆對讀者來說是一份禮物。
──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醫學人文作家,著有《死亡的臉》)
透過馬克.艾格洛寧筆下病患的故事與生命,我們學到老化過程的科學、醫學與人性面。馬克.艾格洛寧醫師不只是位有天賦的作家和醫師,更對人類行為有敏銳的觀察。
──蓋瑞.斯默爾醫師(Gary Small, M.D.,是位知名神經學家,也是加州大學洛城分校記憶臨床學中心和老化研究中心主任,曾獲「美國最佳醫生」及許多醫療研究單位的最高榮譽推崇)
害怕變老是人類的天性。然而,對於老化有更深的了解,或許有助於減輕恐懼。我強烈推薦這本書,它是一本絕佳的好書,將幫助你了解老化的真正樣貌。
──BC Blogcritics書評網站
章節目錄
推薦序 正向面對老化 簡靜惠
推薦序 老年這條路要怎麼走 劉秀枝
致讀者
自序 平衡的老化觀點
第一部 老化是什麼?
天堂不能等
我一定會老
等好久才死?
第二部 巡訪老年
以撒、艾瑞克與伊薩克
安娜貝、巴托比與被老化當掉的醫師
紅髮約瑟
醃過的舊腦袋
蝨子為患
奇怪但真實的道森. 達文西病例
第三部 記憶
如果我忘了你
勉強算是學者
團結就是力量
老兵
虛假與固化的記憶
第四部 智慧
長老
失親
只是言語
騙子,騙子
四的法則
第五部 百萬光芒
最後一幕
修補好了
火的教訓
女裁縫師
樹
後記 在人生的最後一幕
致謝
延伸閱讀
附註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