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錢想反悔(上)


我每個月會固定捐錢給某宗教,不過因為某些原因,想反悔把一個月前的捐款拿回來,竟然被拒絕了,捐不是歡喜甘願的事嗎?我竟然不能反悔?


我信師父是從我上大學開始,那時候剛入學交不到朋友,家裡爸媽又在鬧離婚整個烏煙瘴氣的,心情糟到谷底,當時班上同學有人是很虔誠的信徒,有次邀請下我就去了,一開始也覺得是不是怪怪的,是不是在亂造神,但師父反而跟我說:「一剛開始就相信我,我還不相信你呢!」跟師兄師姐們相處以後,才發現其實那邊大家都蠻溫暖的,我覺得我在那邊收穫很多,得到師兄師姐們很大的幫助,我本來是不太敢講話、很怕生的個性,也因為大家的鼓勵我越來越不怕面對人群,也不再覺得自己孤單一個人了,運氣感覺也變好,不會覺得身邊一堆衰事,到現在大三,不斷驗證在自己身上,不禁覺得業力之說也許真有這麼一回事。


但我家人十分的反對就是了,他們覺得我會被騙財騙色,覺得怎麼生了一個女兒這麼笨之類的,說來有點不好意思,我會想要把捐款拿回來,也是因為我媽為了阻止我信教把我的金援抽走了,沒了金援最近疫情打工又中斷,我才想說雖然有點尷尬,還是去跟師父說我需要那筆錢過生活,結果我沒有想到竟然被拒絕了,當初又沒有簽契約,這不是所謂隨喜功德嗎?我連拿回一部分的權利都沒有嗎?法律難道沒有規定相關的事項嗎?


現在更尷尬的是,我媽媽現在的態度就是,如果我要繼續信教,那我就自己想辦法去生錢,他不會給我一毛錢去做奉獻或捐款,怎麼這樣,我就算不去捐款我也要過生活吧,我又不是信教信到真的走火入魔那種,平心而論,除了不退我捐款這件事以外,他們也沒有真的騙我什麼,那對我來說就像第二個家一樣,為什麼我媽就不能了解呢?唉…


小娜:


看到你的描述,似乎正處於兩難之中,一方面你從師父、師兄姐的相處中得到溫暖和幫助,你才因為認同而願意捐款支持,然而這個部分卻因家人不理解而否定、禁止;另一方面為了阻止你對宗教的投入和付出,家人以經濟限制為手段,讓你不得不減少在宗教的活動,甚至自己欠缺生活費用而捉襟見肘辛苦渡日。


捐款的確是歡喜甘願的事,在你決定捐款「當下」,就要想清楚自己的經濟能力,捐多少不會影響自己的日常用度。而捐款並非借貸,付出去後有一天會收回,當初你在捐款時,我猜沒有想過要收回,只是現在自己被切斷經濟來源,才會想著要回捐款對吧?


你現在大三,已經是成年人,過去幾年可能正經歷著爸媽鬧離婚、剛剛進入大學需要適應及青少年階段的自我整合,這些同時發生,其實對你來說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可能會感覺到不知所措,也可能會感覺孤單無助。當你面臨諸多壓力需要人際支持,而當時你的父母有他們的難題顧不上你,你尋求身邊找得到的資源建立你自己的人際支持,可以拓展人際圈尋求協助這是很重要的能力。


回頭來看看問題根源,

1. 家人因不了解而禁止參加宗教活動

妳在宗教活動中得到支持和鼓勵,你感覺到像家一般的歸屬感和溫暖,這些正向經驗是屬於你的,你的家人不在這些經驗之中,他們對宗教的態度或許來自負向的新聞報導而擔心孩子被騙財騙色,其實你在來信中沒有說清楚你所參加的宗教,我也會有此擔心,如果可以更多的介紹和說明,更清楚提供你參加的宗教、活動、捐款相關資訊,可以大大的減少不知情者的負面猜想或者怕你受傷害而禁止。


2. 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而受限於他人

在你這個半大不小的求學階段,如果能有父母的經濟支持或許能比較輕鬆單純的面對學業壓力,只是要拿父母的錢,某種程度需要滿足他們的期待和要求,就像我們去上班得到薪水,也要符合老闆的要求一樣。要有底氣,有界限能拒絕不合理要求,得要有其他合法經濟來源和管道,這個是不得不告訴你的現實。


如今已經是成年人的你,我更關心在家庭風暴告一段落後,你的身心能否回向內在建立自我,得到安頓和平靜;除了宗教,在大學三年中是否建立其他友誼和人際支持,讓你在家以外也能有友誼陪伴或師長關懷;在真正經濟獨立前能先清楚哪些是現階段能和不能做的,哪些等待來日經濟獨立再規劃。


長大的過程,有很多課題來鍛練你身心的成熟度,有時你或許需要一些陪伴、支持和引導,繼續善用你尋求資源的能力,大學中都有諮商中心可以主動預約諮商,或者你願意也可以打電話到台北市生命線求助。


祝福  困境中持續有光和温暖




相關文章


成長亦或迷失?


我沒有朋友


重男輕女不公平

下一篇
法律模擬個案-小孩被帶出國定居怎麼辦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