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宅悲歌


我有一個秘密,我都不太敢說出口,某方面也許比出櫃更可怕,我是一個喜歡看動漫的宅宅,但是現在完蛋了,我的祕密被發現了……


小時候我爸媽看我常在滑手機玩電腦,他們就叮嚀我長大千萬不要變成宅男,因為宅男都很陰沉、不跟人聊天、整天講些奇怪的術語、人緣很差,我當時沒想那麼多;但是到了國中高中,我就知道為何他們會叮嚀了,學校的派系都分的很嚴重:內向的和外向的,內向的人都被喊宅宅,當宅宅好像天生就是要被歧視,其他人都是又活潑又受歡迎,我們就是又鬱悶又討人厭,班上什麼事好像都他們說了算,只有他們的意見才是意見。


所以,在上大學的那一天起我告訴我自己,我不要被任何人發現我其實是一個會看動漫會打電動,喜歡二次元角色的宅宅。如果這個祕密被發現了,我就會被大部分的人討厭、歧視,從此被認為是一個怪人,再也打不進他們的社交圈;而我自己的興趣,就只能在網路上尋求同好,而且只能用自己家裡的電腦,但凡學校的電腦、我自己的手機,所有的宅元素都要完全根除,絕對不能被發現。


結果,上週帶筆電和同學討論期末報告的時候,被同學看到我的網頁裡有兔田佩克拉(一個日本的虛擬youtuber)、來自深淵(日本的動畫)的瀏覽紀錄,當我打開我的瀏覽器,下面跑出紀錄時我就覺得完了,心裡還僥倖想他們應該沒看到吧,但沒想到,隔了幾秒他們就帶著訕笑大聲的說:欸你會看這些東西喔、好宅喔、看不出來耶…等等,我只能一直尷尬的笑,腦中一片空白像被雷打到一樣,之後的事可能太打擊我幾乎不記得了,我只知道我的大學生活完了,從那天之後我也沒去學校了……


現在一堆媒體說啥宅群體受到的歧視消失了,根本就是狗屁,一旦被發現就會被貼標籤,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形象又再次毀了,但我到底又作錯了什麼呢?我喜歡動漫為什麼就只能活在陰暗的角落呢?


偉恩你好


    從你的來信,看到你一直以來隱藏真正的自己,你應該覺得非常的辛苦吧……感受得到從小被貼標籤、被歧視、打不進另一個社交圈的那種不滿及不甘心;而當你下定決心只呈現某方面的自己時,想隱藏起來的自己,卻不慎被看見,耗盡心神建立起的形象毀於一旦,而且,最令你生氣的是,明明只是一個無害的興趣、明明沒有妨礙到任何人,為什麼就應該要承受這種莫須有的帽子,為什麼就不能公開的展現呢?


    為什麼一個平常的興趣和愛好會被別人貼標籤呢?不知偉恩是不是有思考過,這個宅=人際關係不好、怪怪的、邊緣人的形象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你有提到爸媽從小叮嚀不要變成宅男、在學校內向的人都被喊宅宅,這些對宅的概念又是從何而生呢?既然偉恩以宅宅自稱,應該明白”宅”從一開始到現在的定義已有相當大的歧異,最一開始”熱衷並專精於某些流行事物的人”到現在不出門也宅、愛上網也是宅、喜歡ACG(日本動畫(Anime)、漫畫(Comics)與電子遊戲(Games))等流行文化的更是宅,你應該可以很輕易的在影視作品的角色設定,看到諸如你爸媽所說,某角色陰沉、不跟人聊天、整天講些奇怪的術語、人緣很差的形象=宅,而這些在網路和媒體加以渲染之後,被大眾廣為接受,不只你的爸媽、你的同學、甚至於你自己,其實都默默”接受”了宅=負面形象的影響。


    然而有沒有所謂的宅宅是在某些領域很成功、很受到歡迎的呢?PTT常開玩笑在打電動的藝人-金城武、在推特推薦攻殼機動隊、EVA、鋼鍊的特斯拉老闆-馬斯克、有日本第一牛郎之稱的羅蘭也公開推薦紫羅蘭永恆花園,都是雖然有宅的興趣,但似乎和宅的負面形象關聯度低的好例子,他們何以擺脫標籤,而讓大家看到他們出色、優秀的部分呢?不知偉恩對於這些現象有沒有什麼想法呢?在偉恩看著他們的時候,會率先注意到他們宅宅、怪怪的地方嗎?我想我們會先注意到的是這個人本身,是這個人的待人接物、這個人的優秀之處、這個人對於社會的貢獻,讓我們理解並認識他,所謂的”宅”,只是這個人眾多面向的其中一面,在我們理解並認識了這個人以後,”宅”或許反而會是我們覺得他可愛、可親近的點之一呢。


    回到偉恩的身上,從你的敘述裡,宅是人際關係很差、內向、比較悶、比較不敢表達自己意見的,偉恩覺得這些敘述符合你自己嗎?這些單純是標籤、是缺點?還是其實這種特性也有他的優勢存在呢?這些敘述倒過來看,是不是可以說宅的人比較注重深化的人際關係、比較專注、謹慎小心呢?我想這些特質也是導致你會如此在意這次不小心露餡的原因之一吧;偉恩可以思考的是,這些特質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可以看看這些特質為自己帶來的優點以及缺點,我喜歡它們嗎?我應該好好的應用他,還是有些特質我想要做點小小的改變呢?


    另外我從來信也有看到偉恩似乎是一個嚴以律己的人,一時的疏忽造成的狀況,卻導致不斷的自我譴責;對自己有標準是一件好事,但過度的自我批判容易影響到自己的自信,再加上過往的經驗影響,這些都讓你容易將外界的訊息(如同學說:欸你會看這些東西喔)解讀為不友善的,相應的,你給予外界的反饋(如傻笑沒回應、乾脆不去學校了),同學也許會解讀你的不回應是拒絕,更加不敢主動跟你搭話,而這樣的循環又陷入一個死胡同;藉著這個機會,我想提醒偉恩,你的嚴格標準幫助你營造理想的形象,但也許可以容許自己有些鬆綁,偉恩可以問問自己,我要繼續這麼嚴格的對待我自己嗎?是不是有一些地方可以對自己好一些?如同自己在大學,至少也交到了可以同組討論報告的好朋友不是嗎?看看自己,其實很多地方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如果還有疑問歡迎再來信,祝福你,也許有一天你能抬頭挺胸的說,我宅宅我驕傲。




相關文章


網路才有朋友


我被歧視了


好好小姐好困擾

下一篇
我沒有朋友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