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一致性溝通,增進親密與覺察能力(上)


許多人視溝通為畏途,除了因為怕麻煩、怕說錯話,回到家只想平平靜靜,也因溝通常充滿期待和要求,很容易衍生為衝突,造成另一方莫大的心理壓力。衝突本身並不可怕,但要讓不良的衝突轉變為較正向的互動,更增進彼此的默契和親密並不容易,伴侶雙方的人格特質、價值觀、社會經驗、性別等差異,都可能影響互動品質,彼此也常因為過於熟近或壓力大、太疲累,陷入爭對錯或互相攻擊...


除了封閉性的單向溝通具有強大的破壞力外,在溝通過程中,若有太多猜測性的推論,也常造成重重阻礙,致使彼此的誤解更深、心理距離更遙遠。關係之花需要養分,建設性和開放性的溝通是重要肥料,以下三點建議,或許能幫助容易針鋒相對或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怨偶們改善親密溝通:猜測式溝通易生誤解話不投機怨懟多


〈技巧1〉提升情緒辨識的能力和訊息敏感度


人們經常是以想像他人的表層想法及語言的表面意義,作為溝通反應的準則,有時無法了解在對方的話語背後,其實隱藏了另一層的寓意。如果更懂得察言觀色和接收對方的非語言所傳達的訊息,對於伴侶言行背後的真實意圖將更能正確判讀。


許多男性對於另一半的情緒反應常困惑不解,不懂對方到底在氣甚麼?為甚麼會因為自己的一句話,或是很小很小的一個失誤就發那麼大的脾氣?有時是因為無法越過對方的表層情緒,不懂話語背後的弦外之音,僅就字面或語意回應,很可能就會踩到地雷。


聆聽和表達有時很燒腦,但如果對於另一半的肢體語言有更深的認識、訊息敏感度有所提升,或許可以適時安撫對方情緒,降低破壞性爭吵發生的可能。


〈技巧2〉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 避免猜測式的推論


從前面的第一點可知,我們對他人的溝通意涵的解讀,會大大影響反應的方式。雖然避免情緒化的批評、不互相攻擊、不威脅、不冷嘲熱諷和及時的深呼吸(保持冷靜)可減少激烈衝突的發生,但若一方的性格較悲觀或敏感,很可能會出現另一種麻煩的情況,那就是經常不小心誤判了另一半言語行為背後的動機,而導致過度防衛,使彼此因誤解而產生許多挫折感。


容易對事情或對方的言行有過多的推測、太快作出負面定論,往往是受到低自尊的影響。比如視對方因為害怕衝突而暫時沉默不語為冷暴力,或是因為伴侶偶爾想一個人去做些甚麼,而認定自己在對方心中一點都不重要。


若內心經常充滿不安或自我懷疑,便可能因為對方的言語、態度不如自己的預期,而產生大量負面解讀,內心上演各種奇奇怪怪的悲情小劇場。如果是心魔阻礙了彼此的靠近和不斷磨損關係,便需要好好面對自己缺乏安全感的問題。





經同意轉載自 張璇心理師力美恩心理健康


http://jadechang.pixnet.net/blog/post/35143972

下一篇
有一種獨立叫孤單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