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互動中基本的能力~溝通


人類呱呱落地便進入一個”合作”的世界中,我們都不是一個人孤單地來到這世界,而是透過他人的協助合作我們才得以存活、延續生命,正因如此,在生活中與人互動所經驗到的”合作”過於理所當然,久而久之便遺忘了這其中珍貴的意義,漸漸地,互助合作這基本的態度被拋之腦後。近來在科技發展的過程裡,人和人的距離透過3C產品看似被拉近,但實質上溝通的模式卻也逐漸地被簡化,而在人際合作中最基本的溝通與表達能力更是逐漸地被忽略。

人際互動關係中很重要的課題及能力是表達與溝通,而這是需要培養與練習的。記得在我國小三年級的課表中,有一門為說話課,記得當時帶領此門課的老師,會在前一天提醒大家說話課時,可帶一種自己喜歡的零食到學校和同學們分享,每一次的說話課有一個主題,帶領老師會讓大家先有時間思考與組織自己的想法,而後抽籤決定當日由誰來表達自己對議題的感想,每一個人在短短的五到十分鐘內自由地發表個人對當日主題的所思所想,而後其他的同學可以舉手回應或是發表聽後的感想與自己對議題的意見,對我而言,那是一場充滿神奇氣氛的交流,也是培養大家表達彼此的想法及溝通的一場練習,更是開啟個人即席演講能力的訓練課程。十歲的我,對於這樣的交流充滿了熱情與興趣,可惜的是這一門課只有一學期,更可惜的是現在的小學教育中,要不就是將這一門課的時間拿來上對升學分數有力的數學課,要不甚至連這樣的課程都不存在了!因為溝通是無法用單一標準來評量的能力,而在升學的競爭裡似乎也被認為幫不上任何忙,因此在學校教育中理所當然的忽略之,然而,在工作中職場上溝通卻又是必備的技能。如何在缺乏這樣的培養中,我們可以如何自我訓練提昇我們的溝通及與他人對話的能力?最重要的起點還是覺察。

我們都知道表達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了解最重要的一項能力,學習表達的對象通常都是家庭中的重要他人,而在我們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我們也常被教導不可以將自己的內在感受說給他人聽,因為如此,溝通變成一件極為複雜且需要花心思的事。生活中,我們常體驗到周遭的人將溝通與傳達命令混淆。溝通是一種邀請,命令是一種要求。溝通絕不是我說、你聽,或是我想要達到此目的所以我這麼告知。溝通是一個歷程,其中包含了傳達、傾聽、提問、開啟對話、理解與接納,每一項都與自我覺察分不了關係。

想要自我訓練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首先,從傾聽自己、察覺自我的內在開始,坦誠、適當且有組織地表露我思我想、感受與經驗。然後,我們還需要學會暫時將腦袋淨空:放掉固著的想法與對溝通方的成見,我們才可能真正傾聽他人,進而容許雙方表達,這也才有機會開啟真正的對話,而不是停留在語言表層的你來我往;虛應、敷衍或爭論,因為溝通是一個合作的過程,是兩人以上,也許抱持著不同的目的,但希望藉由這過程朝向同一方向邁進的歷程。也因此,彼此的理解與接納在這裡更顯得重要。

溝通是我們探索這世界的橋樑,更是我們進入這世界的管道,一句話、一個感覺與想法好好地說,聽起來再自然不過,但這確實需要練習更需要覺察。美好的溝通創造雙贏,而雙贏的結果創造全贏的局面,這就是有覺察的溝通所造成的影響。

下一篇
不急著討好

我要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