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同儕關係
2013/10/01
今天正逢中秋,賞不到月亮(因為天兔颱風的搗亂),於是聽到許多人在埋怨無法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同樂,尤其這幾年還蠻風行烤肉,三五好友在某一處所,就各自分工,生火的生火、準備食材的準備食材,一陣忙亂後發現忘了買這個、那個,於是就有尚未分配任務的人去採買,...........。這樣的聚會就會發現友群關係在你的生活中是佔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們自出生後即在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兒童時期到公園就會想找伴一起溜滑梯、玩沙坑、躲迷藏等等,到了小學之後開始就有分野了,比較喜歡與某幾位同學一起,有時也會大家起鬨開些玩笑,這時父母們開始擔心,怕孩子受到同儕不良影響,出現行為問題,或是有樣學樣,因此有的說話較直白的父母會說:『某某人比較不愛念書,你不要和他玩在一起』,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被欺負,於是教了孩子許多避開同儕互動的機會,有些父母可能認為應與某同學做朋友在一起,比較能幫自己的孩子見多識廣,這種種均是天下父母心,以前孟母不就如此嗎?
同儕關係的影響在青春期會更明顯,孩子們有心事向誰說?首選是好朋友,有困難先找誰?找朋友!父母師長常常是最後才被告知。一切均平順時,父母親可能也不至於太干涉孩子的交友,只是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行為時,父母因擔心自己孩子受到一些他們不是很認同的同儕時,直接的阻擋就很容易產生親子間的衝突,但是不做點甚麼也不行,我的建議是請孩子邀請他們的朋友聚聚,從聚會中觀察自己孩子與同儕的互動,包括語言及非語言(但要記得是不動聲色)。當然發現有些不妥行為或交談時,除非是緊急情況必須立即處理,建議將觀察及想法,均需等你們單獨相處時才能與孩子討論,切記要給孩子留面子。
直接說出你的觀察,但先不給予批判及要求,然後要聽聽孩子對你不認同的朋友的看法,及他對這位同儕的定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是具有觀察力及判斷力,如此親子間在同儕交往的議題上較能有良性溝通。
友群關係是每個年齡階段均需要的,兒童期是玩伴、青春期交心及學習、成年時是夥伴也是競爭者,到了老年則是生活中的夥伴。但也要記得當朋友有難要幫助時,需先量力然後為之,需要別人幫忙實則要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