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結業式
2008/04/03
內容簡介
◎國內第一本從臨終到往生的生命結業式實用圖解事典。
◎用圖解(插畫)方式介紹各種殯葬流程、用品、靈堂布置以及相關行政手續的申請。
◎內附8幅特別繪製、詮釋生命的溫馨彩圖
◎孫越、曾昭旭、呂應鐘、鈕則誠教授、單國璽天主教樞機主教等人真誠推薦
你曾經因為來不及跟家人討論後事而感到遺憾?
你曾經經歷或看到好友在悲痛之餘還要為繁雜後事傷神?
你希望能為自己或家人從容如願的準備好生命結業式?
沒有人可以選擇來的方式,但是卻可以規畫走的身影!在歸零之前,我們已經做好準備。
太多人在處理親人或摯友的後事時,帶著深深的遺憾。為了不讓自責繼續發生,為了讓家人或自己可以依照個人所願的方式跟大家告別,為了在悲痛之餘還能從容順利處理完所有相關行政事宜,以及隨著社會的開放,單身人口、少子化、老年社會來臨的趨勢,身為開明的現代人,需要一本了解如何妥善選擇、處理生命結業式的工具書,以幫助自己及家人從容完善的打理好身後事。
本書除了介紹人往生後應該辦理哪些行政手續、如何妥善面對遺產繼承、保護自身權益……,也包括土葬、火葬、樹葬、海葬的方式,道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殯葬禮俗,以及如何選擇葬儀公司、簽訂生前契約注意事項,另外還有殯葬用品介紹與參加喪禮應注意的禮儀。最後蒐錄了提供器官/大體捐贈管道、寵物葬禮相關訊息、死亡登記相關項目,以及殯葬作業相關申請表格範例等,是一本相當實用的工具書。
章節目錄
聽聽他們的生命觀
專文一:生命竟然如此簡單 ~ 呂應鐘教授
專文二:有盼望的結束式 ~ 孫越先生
專文三:死亡問題本質上是生命問題 ~ 曾昭旭教授
Chapter 1 從歸零那刻開始
A往生後該做的事
B如何妥善處理遺產繼承問題
C贈與稅和遺產稅
D訂立有效遺囑
Chapter 2 各宗教的殯葬禮俗
A道教殯葬禮儀習俗篇
B佛教殯葬禮儀習俗篇
C基督教殯葬禮儀習俗篇
D天主教殯葬禮儀習俗篇
Chapter 3後事該委託誰
A如何選擇
B過來人經驗談
C預防殯葬糾紛的七個注意事項
Chapter 4 殯葬用品與相關禮儀
A認識殯葬用品
B參加喪禮的禮節
附錄
.寵物葬禮
.殯葬管理單位
.台北市殯葬管理處殯葬設施使用申請書
.台北市殯葬管理處數灑葬申請書
.死亡登記項目
.大體、器官捐贈單位
推薦序
生命竟然如此簡單
2000年8月21日是我生命中最重大轉折的一天。
當天上午去醫院看檢驗報告,醫師告訴我罹患了「鼻腔淋巴癌」,必須住院治療,一時我腦袋全空。帶著生平第一次落寞的心情,拖著腳步走出醫院,看著灰藍的天空,實在不知如何是好。在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緒極亂,宛如在什麼都沒準備的情況下就要到另一個地方,總是覺得那麼不對頭。回到家,家人都上班去了,空蕩蕩的屋子,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沉思,想到住院後經過詳細檢查,不知醫生會怎麼說?說我還有三個月或半年?或說只要做個治療就會好轉?或真的是誤診?不知道。
於是開始想到遺產處理的事:現在的房子雖在自己名下,到時候就讓太太、兒子處理吧;汽車、電腦、手機等當然就交給兒子們了,讓他們拿去用;家中以及放在學校研究室的藏書不少,就捐給學校圖書館,或是請學校找個小房間,在門口掛個「呂應鐘老師紀念圖書室」吧。
想到這裡,就想不出還有什麼可以交代安排的事情,努力地想,還是想不出有什麼重要的。似乎人生一下子好像變得很簡單,屈屈數件就解決完畢,那為何每個人整天都在忙碌?到底在忙些什麼?我不在世了,執教的學校再找一位老師就是了;任何一位大企業家過世了,他的企業王國也不會垮掉。當年民族救星過世,全國民眾如喪考妣,台灣不但沒有動亂,之後反而發展得更快速。有哪一個人的生命重如泰山?非要他不可?想到這裡,搖搖頭,生命就是如此簡單嗎?突然,腦中閃現:「如果老天爺就是現在要我回去,我有什麼法子抗拒?我是不是應該認了呢?」想著想著,實在有點不甘心。想到「不甘心」,突然,一陣豁達之情油然而起,我有什麼不甘心?自己不是在研究佛典嗎?佛家不是要人「看開」、「放下」,我自己正在用科學理論研究《心經》,不是說「五蘊皆空」、「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嗎?我的寫作計畫裡不是要寫一本《心經宇宙生命學》嗎?怎麼連自己都看不開、放不下?於是,我抬起頭來,對自己說:「老天爺如果要我早點回去,我就回去!」因為生命就是如此的簡單,根本不算什麼!我一時體悟了,頓時就感覺到自己非常有魄力,浩氣十足,看開了一切,也放下了一切,心情非常輕鬆。
自從有了「老天爺要我早點回去,我就回去」這樣的豪思之後,我整個心情完全開朗起來,我不怕了,既然腫瘤是長在自己體內,就要視它為自己的一份子,雖然它是帶有敵意的存在體內,想辦法吞噬我們,但是,我已經看開了,不怕它了。想到多年前有位通靈者說我是「帶任務來的」,如果讓我親身體驗癌症治療之苦是我的任務之一,我當然就要努力去完成,不可對不起老天爺。也許這是老天爺的意思,要我
深入了解癌症,然後發揮多年寫作的功力,將自己治療的經驗寫下來,提供給其他罹癌的同胞參考,讓更多人能夠免於癌症的恐懼,甚至於克服腫瘤,恢復健康身體。所以,生命真的很簡單,我只體會到生命輕如鴻毛,沒有重如泰山的感覺,重點是:要把這一世的角色努力演好,就是如此簡單。面臨死亡事件時不用恐懼,因為老天爺都已經安排好了。
--呂應鐘 中華殯葬教育學會副理事長
死亡問題本質上是生命問題
凡人都一定有過怕死的情緒,但死又是生命的必然終點,或早晚必然會發生的客觀事實,則怕死豈不就是一個無解的困惑了嗎?或說:希望可以不死,豈不就是一個永不會實現的虛妄願望了嗎?其實,這困惑的癥結在於對所謂「死」有了不自覺的歧義。因為人們所怕的死,並不是指形軀肉身的銷亡(若然,就真的無解了),而是指人生未了的債務。
所以這樣說,乃是因為形軀之死絕對在人生的領域之外,是我們永不會有的經驗,也是我們永遠無所知的領域。對永無所知之事,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對它起好惡迎拒之情呢?乃因在我們死前一剎那,都仍在生的狀態,自有生之事可做、該做。等真的兩腿一伸,呼吸、心跳、腦波停止,那已經完全與我無關了,我又有什麼懼怕可言呢?總之,人的所有情緒、所有問題,都是生的課題,與死無關。所以就連「怕死」的情緒與困惑,也該從生活中去找答案,而不必牽扯到死後的未知世界。原來,人所怕的死,事實上是指我們以往生命史中所有失落經驗的總集合、總象徵。包括失落了錢財、名譽、權位、親人、健康,或做事不成功的失敗,或所願未遂的失望等等。這都構成了生命自我的打擊、挫折、受傷,這些創傷經驗遂構成生命史上的幽暗部分。
對這些打擊,我們最誠實、最剛健、最好的態度或對應之道,就是立刻面對這創傷事實去做真誠的反省,找到心理受創的緣由(推到最後,無不是由人生觀、價值觀的偏差而來),湧現恍然有悟的智慧,從而療癒創傷、撤銷受創的假相,回復生命的健康與心靈的自信。若然,不只生命的幽暗被照明,更可以積極地成全生命自我的實現。人如果一直都能這樣剛健地活著,死亡的陰影、怕死的情緒是不會發生的,這可以說是釜底抽薪之道。
但事實上由於心理初受打擊時,難以避免的脆弱,人往往不能在第一時間就重整自我,而難免起逃避之心。總以為來日方長,以後再說,卻不知就此欠下人生的債務,而且日復一日,舊債未了,新債又生,重重累積,乃至稱債多不愁,實則已在心頭布下愈益沉重的陰影與負擔了。這負擔沉重的情緒,即總稱為怕死。乃因若一旦面臨死亡迫近、來日無多的境況(例如得知罹患末期癌症),所有未了的債務都會霎時湧上心頭,讓人深感時不我與,遂自然生出不甘心就此死去的怕死之心。而人若真到此絕境,真的是很悲慘的,真的只餘最後的安慰(不要擔心,我們會替你了,或者上帝會赦免你)與勉勵(勇敢走這最後一程,我們會為你助唸)了。所以,面對死亡問題,最好是未雨綢繆,趁年輕精神旺盛、心地清明之時,好好做人。凡事憑良心,有過就反省。當我們自<覺生命光明磊落、心頭灑然無累,無怨尤、無愧怍,確是隨時可以撒手歸去的,怕死的問題自然也就從根源處被取消了。因此孔子才說:「未知生,焉知死」啊!
--曾昭旭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有盼望的結束式
若你曾參加過基督徒所舉行的安息禮拜或追思禮拜,就會有所感動。而且更會覺得我們的生命是有期盼的;因為參加安息禮拜的親友們,會在哀傷中,藉著那些詩歌、慰詞、對逝者的感謝,以及傳道人根據《聖經》所講的信息,讓與會的人,在主裡都能受到了慰藉。知道那位曾與我們相親相愛的人,雖然是暫時離開了我們,但此時此刻的他早已安睡在耶穌的懷抱中。
基督信仰講的是「關係合好」。上帝愛每一個人,無論你是誰,無論我們的過去是如何,祂要我們在耶穌裡與祂合好,與他人和好,與自己合好,也就是要愛人如己。日前,我去醫院回診的時候,那位在醫院裡工作的王姊妹,也是我多年為病人禱告的夥伴。她要我自己看過病後,隨她去關懷一位臨終的老人及她的家屬。
我們去了那間病房的那一床。這位病危的老人,是個自己在病床上向家人提出要找牧師為她受洗的臨終病患,醫生已經通知她的孩子們,說老人家可能在這一半天就會走了,讓家人有心理準備。我即速的開始,對著帶氧氣面罩的老姊妹說話並為她禱告,求愛我們的主耶穌在這時刻與這一家人同在,請陪伴她們,安慰她們,賜平安給這個家庭。求主帶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與親人哀傷告別的路程。我們感謝主已經赦免了這位老人家在過去有意與無意所犯過的罪,此刻有主耶穌陪伴著,暫時要與自己親愛的家人別離,請帶著老人家去那沒有苦痛、哀傷、流淚,而好得無比的地方。我以〈詩篇二十三篇〉,繼續為她們全家禱告,老人在我們有聲無聲的禱告中走完了她的一生。桌上的生理監視器發出了長長的聲音,螢幕上也出現了長長一條線。經驗告訴我們,老人家已結束了她肉體上的一切痛。在場的每個人也都相信,老人家走了,老人的靈魂已安息在主耶穌的懷抱中。他日,在天上全家都能一起相聚,永永遠遠的相聚!這就是沒有盼望中的一種盼望,一種有確據的盼望。故此,我常用「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
《聖經》中的話,去安慰那些哀慟的人!我有一份摯友為他的父親舉行追思禮拜的通知(訃聞)。文中除了敘述他與父親的深厚感情外,並寫著「……當時我站在他的床邊,陪他走完最後一段旅程。父親大去之前已臥病五個月,這樣的結束對他的肉體而言應該是一種解脫,對他的靈魂而言,更是一次喬遷。……因為您是我尊敬的親朋師友,一向關懷我,所以我將這不幸的消息告訴您,如果時間方便,請參加○月○○日星期○下午四點半的追思禮拜……。」
這份文件保存了至少有二十年了,我將它夾在那本厚重的《聖經啟導本》中作為紀念。對朋友,對那位暫時離別的老人的紀念。我年老之後,常需要去殯儀館向朋友送別。當然自己也會想到,總有那麼一天,自己也是會,躺在那裡,硬挺挺的,沒了知覺,靜靜地躺著,靜靜地,最後任人去火化,最後屬於物質的部分,無論是土葬、樹葬還是海葬,好像已經沒那麼重要了。可是我知道,在我要離開這世界上的一切的一切時,主耶穌除了會安慰我的家人、朋友及工作夥伴們外,也會張開祂的雙臂將我抱入祂的懷中。因主就是愛的源頭,負責到底。我信!
--孫越 終身義工